《狩猎》影评:恶意,人性的弱点
卢卡斯先生是个标准的好男人,与妻子离婚之后,独自和爱犬居住在大房子里,对朋友义气,对工作尽责,同时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他在幼儿园当护工,平时对所有的小孩都十分尽心的照顾,游戏、生活无微不至,尤其是对自己最好朋友的小女儿卡拉。
卡拉的父亲是卢卡斯的死党,一生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却十分恶劣,卡拉的哥哥会给卡拉看成人的书刊,她的父母经常吵架而不管卡拉的感受,小卡拉的童年经常缺乏关爱和照顾。卢卡斯主动承担了这个义务,在幼儿园里尤其特别关心她,经常在没有家人来接她上学或者回家的时候主动接送卡拉。在卡拉的心目中,卢卡斯甚至填补了父亲的位置,所以,一次父母剧烈争吵而遗忘了卡拉,卢卡斯再次出现送她去上学之后,她情不自禁的在游戏里吻了卢卡斯。卢卡斯对此严肃的教育了孩子,并且希望她能带一份小礼物给自己的父母,以劝两个老友和好。这却让卡拉生气吃醋了。放学后,母亲再次遗忘了小卡拉,她于是生气的对园长说,自己看过卢卡斯,并且卢卡斯送了一个桃心给自己。
园长是一个尽心尽责的好老师,对孩子们非常呵护,同时也是一个疑神疑鬼并且有道德洁癖的卫道士。她里面觉得有邪恶的事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了,看着眼前这个天真的五岁孩童,她坚定的相信了卡拉的戏言。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卫道士园长先停了卢卡斯的工作,然后开始四处奔波走动,宣称卢卡斯侵犯幼童。
所有的家长在园长的煽动之下,都开始密切留意自己的孩子,孩子做了噩梦或者身体不舒服或者任何的一点点异常,都被无限放大,成了卢卡斯侵犯孩子们的证据。在成人先入为主和自以为是的经验主义之下,大家都会推定卢卡斯就是个变态的恋童犯。卢卡斯的独居生活,卢卡斯和孩子过于亲密的举动,卢卡斯失败的婚姻……卢卡斯的一切都那么疑点重重。于是,对卢卡斯的恶意开始在全镇蔓延。最亲密的好友全部反目成仇,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自己想处了一辈子的至交是被冤枉的。
甚至,这种恶意已经变成了毒瘾一样,即使当小卡拉看到自己的错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重新表明的时候,也没人愿意相信这个孩子的真话。迫害成了一种疾病和人性深处的肮脏的渴望。卢卡斯彻底陷入了绝境,整个生活一点点陷入了崩溃。即使最终证明了无罪,洗脱了罪名,慢慢再次和其他人建立起新的关系之后,那种深层次的恶意却并未消散。每一张微笑友善的面孔背后,都藏了无数尖刀利刃,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一本十分流行的小书《乌合之众》描述了群体行为的非理性和混乱——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处于群盲和群氓之中的,人民群众的眼睛绝对不是雪亮的。《狩猎》正是这种群体无序犯规的最好例子。整个小镇,因为莫须有的谣言风声开始对一个正常公民进行精神和肉体的迫害,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四处的冷眼和言语,处处碰壁,处处被拒,莫名其妙被抓,狗狗被残暴杀死,被殴打,房子被扔石头,甚至最后已经风波平息了还有人躲在远处放暗枪要他的命。对于已经高度福利化和现代化人性化的北欧来说,这种事情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的群众几乎都沉浸在对北欧的迷恋之中,那些就像共产主义的小国家,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平等和个人权利的尊重,怎么会陷入迫害的疯狂里。
这个小镇发生的事情,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是一种惯性的东西。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和女巫审批让多少无辜的人被杀害;最理性的德国人发起了犹太大屠杀;非洲的各种灭族运动;中国的文革无不是《狩猎》的放大版。你会发现,历史总是在重复循环,人类苦心建立的法律和道德有时候是多么的无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脆弱。一个小小的谣言,瞬间将整个小镇拖入了人性的无序与暴动里。昨天还是铁打的好兄弟,温文尔雅的好同事,友善的好邻居,今天全部成了凶恶的迫害狂。这是一个寒冷彻骨的故事,就像北欧的冬天一样,我们会发现,我们完全活在他人的眼中和口中,毁灭的能量就像寒气一样潜伏在四周寂静的群体里,随时可能因为任何一点微弱的蝴蝶效应而变成摧枯拉朽的能量。
基督教一直想尽办法要毁灭人欲和净化人的灵魂,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是有原罪的,“人之初,性本恶”。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中不过短短一刹那,人性里依然保存着原始的野兽的本能——这便是原罪——古老的大陆上,为了生存,越具有竞争能力,越残忍的生物,往往越能占据食物链的高端。怀疑、破坏、逾矩这些潜在的因子一直存在于人性深处,平时被道德和伦理所掩盖。但是,潜意识里,我们都会受到它们的控制和影响。
小卡拉因为看到哥哥的图片,未涉人世的她就知道可以用这个来报复卢卡斯对自己爱的冷漠回应。童言无忌,她显然无法意识到这句话的后果和分量是什么,只是出于最简单的“报复”的本能而已。
对于成年人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命题可选:1.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不会撒谎的;2.孩子们都想象力丰富,经常胡说八道。请问,你觉得哪个是对的。在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似乎都似是而非。而成年人总是容易陷入经验主义、观念预设、自以为是的偏见里。所有人都会倾向于相信卢卡斯是有罪的,因为一个婚姻失败的男人、独居、和孩子关系密切,所有这些元素看起来都那么可疑,你能看到肮脏,因为你的内心本身就不纯洁,所以顺着着错误的推理,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正确。
我们想要相信什么,就只能看见什么。这是大多数人的内心和行为写照。而对每一个人都是天然趋向恶习的特性来说,很多事情,都容易被人往邪恶的方向联想。卢卡斯的遭遇,就像古代疑人偷斧的寓言故事。出于天性,我们总是容易假定一个好人是坏人,然后就能从他身上找出一大堆疑点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把一个好人真的当成了坏人。
平时的秩序将这种内心深处的恶压抑了,它们就只能在脑海里徘徊,但是一旦找到宣泄的机会和借口,这种人性的恶便会如洪水一样涌出来吞噬一切。古代的机制是道德机制,所有的制度和文化设计都是以抑制人性为出发点的,以高压的姿态来防止伦理崩溃。现代鼓励自由,所以,一切变得不可控和难以预测了。
很多情况下,我们天性里的恶就在驱使着我们,仇恨、贫困、富裕、舒坦都会成为诱发恶的动因。卢卡斯面临的失序的境地是无法挽回的。即使最终的握手和笑容,也无法抹去背后的深深裂痕,那一击冷枪,更说明了这无名的恨和恶意已经成了既定事实,人们已经不再关心究竟卢卡斯有没有罪,而只是想惩罚他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恶的欲望。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