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连格雷》与《女伯爵》影评:青春之梦与虚荣之阱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纵览网

青春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对青春,或者不老的追求,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


现在,无论男女,都会不惜花费甚多购买化妆品或者进行美容,仅仅只是为了留住一个年轻的容颜。看到电视上那些明星,几十年了依然年轻靓丽,谁不羡慕,这正是巨大的金钱投入和现代的技术强留下来的年轻容颜,但是人,终究是战胜不了时间的。


古代,在西方,一直有着诸多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传说。比如不老泉,比如天神的诅咒,比如吸血鬼等;后来到了近代,科学繁盛,但是这种追求并未停止,于是时间机器等穿越时间成了人们的新的向往与追求。而东方,尤其中国,对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痴迷更加令人疯狂。商周时期,西域昆仑山有西王母,手中有不死灵丹,嫦娥正是偷吃了这种灵药,飞向了月球,留下孤独伤心的后羿;秦始皇统一六国,想要长生不死,派人去东海寻访仙山蓬莱,求不死药,结果徐福带着小孩们跑到了日本,把古代中国的许多技术带给了野蛮原始的日本岛;魏晋之后,玄学盛行,男人服食寒食散以求容颜不老成为了一种时尚;还有许多人漫游仙境,或观棋或寻访,从仙境回来,人间千年,自己依然年轻,这个传说甚至影响了日本,于是有了龙宫的故事;历代皇帝炼丹求不死更是常见了,当然,真的青春永驻的人没有,倒是被毒死的屡见不鲜,不过也正是因为炼丹,炼出了火药,改写了世界的历史;明清之后,相信不死灵药的人少了,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梦想,西王母变成了王母娘娘,不仅有仙丹,还有蟠桃,太上老君也在炼不死丹了……


这些人类的梦想,成了艺术家创作的不竭源泉,成了历史里一抹独特的风景。


《道连格雷》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尔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其生活和作品都充满了美感,对美有着无与伦比的追求与向往。《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影片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小说里王尔德的美学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道连格雷是一个仿佛用象牙和玫瑰花瓣做成的无比美貌的少年,又继承了庞大的遗产,可谓世界上最幸运的少年了。著名画家霍华德惊叹其美貌,于是为其画了一幅神似而杰出的肖像画。此后的一次邂逅,格雷爱上了一个叫西比尔的歌剧女演员,当她把贞操献给了格雷之后,两人也准备结婚了。


此时,格雷的新朋友亨利却阻止了他,亨利用花言巧语,使得道连格雷相信青春是短暂的,婚姻是埋葬青春的坟墓。应该趁早及时行乐,否则人老色衰的时候,后悔就晚了。格雷开始滑入了虚荣的圈套。他在自己的画作面前祈祷,如果能永葆青春,愿意将灵魂献给恶魔。奇迹出现了,他真的不会衰老了,而且受伤之后也会快速的修复自己的躯体。他开始嬉戏于风月,其无穷的魅力不仅征服了无数女人,连男人也不能抗拒。悲伤绝望的西比尔自尽了,画家一次次的出来劝阻格雷早日回头是岸。格雷多次动摇了,可是又一次次经受不住亨利的挑唆,一次次被鼓动从而越走越远。另一方面,自己的那副画像则承载了自己的灵魂,它在变老,变丑,腐化生蛆,画里藏有某个恶魔,吸食格雷的灵魂来给以其不老的外表。


最后,格雷愤怒下杀死了劝导自己的霍华德,并且开始追求更强烈的感官刺激。事情甚至超出了亨利的想象,原本他只是诱惑一个刚刚踏入尘世的青年去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却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把格雷送上了魔鬼的祭坛。最终,当格雷渐渐在沉沦中醒悟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太晚了,他悔恨,他愤怒,却无济于事了。他渴望得到爱情,可是昔日的爱人都已经变成土灰了,现在,他爱上了亨利的女儿,可是亨利坚决不答应把女儿送给这个恶魔,冲突爆发了,当最后的大火把一切吞没,格雷带着青春的容颜在火光里化为了灰烬,漆黑的阁楼里只留下了一幅画,那副完美漂亮的少年画像……


整部电影,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人与画之间的镜像关系。人是实在的,画像是人的镜像,画像完美的呈现出了人的外在形象。可是当格雷与魔鬼签订了契约之后,人渐渐虚幻了,脱离了现实,走入了一条不归的堕落之路,人与画像的位置颠倒了,人不再老去,如同画像一样永葆青春,而画像则实体为了人,代替人去衰老,整个画像的变质,也正是格雷内心扭曲与灵魂腐朽的的一个过程。


整部电影,就如同绚丽的图画一样,精细的服装与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伦的浮华繁荣与社会的堕落和泛滥的人性。镜头里充满了细腻与美感,合着王尔德式的唯美与落寞。


《女伯爵》也是一个追求青春不老的故事,这部电影则直接改编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17世纪匈牙利的女伯爵,伊丽莎白,传说其使用处女的鲜血来浸泡自己的身体,以达到保持青春的目的。这也是吸血鬼的古老传说的来源之一。电影则为这个诡异的历史人物披上了丰富的情感与个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童年严酷的教育使得伊丽莎白拥有良好的举止和卓越的见识能力,但也使得其内心缺乏关爱与温情。长大后,不能和相爱的人结婚,嫁给了一个封建领主,多年辅佐夫君,使得自己的领地成为了国境内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甚至国王也黯然失色。后来丈夫被国王毒死。自己一个人承担起了领土的管理重任。


一次舞会,她遇到了年轻的贵族伊斯特凡,两人迅速相爱了。可是这份恋情遭到了伊斯特凡父亲的严厉反对,他使用一些手段强行拆散了两人。失落的伊丽莎白以为是自己太老了,于是想尽方法索求驻颜之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朝阳的光影的幻觉中”,无意间溅在脸上的鲜血使得自己更加年轻了,加上一个爱慕自己的贵族进谗,献给了她一本东方的书籍,里面是一些残酷的异教邪术,女伯爵渐渐开始相信,使用处女的鲜血可以永葆青春。


先从活人放血,到后来渐渐开始抓捕屠杀领地内的处女,发明了许多刑具,使人血能够被完全放干。大量的少女失踪,领地内的处女已经没有了,于是周围领地的少女,甚至贵族的女孩也被抓来了。


伊丽莎白活在了幻觉中,一方面是对旧日情人的幻觉,一方面是对自己容颜的幻觉。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对自己的同性恋爱人的苦苦相劝,也置之不理,完全受到了贵族的蛊惑,沉迷于邪恶的实验里。


最终,事情引起了国王的注意,自己的爱人被指认为调查员,前来调查伊丽莎白的事情。真相,就这样被揭露了出来。最终,伊丽莎白被囚禁在了自己的城堡里,孤独无依,所有的从犯都被判死刑。怀着爱与悲伤,伊丽莎白咬破了自己的静脉,死在了黑暗的城堡深处。城堡外面,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里,她成了一个令人发指的怪物与天生的妖魔。


这部电影,画面同样的唯美,可是却不似那般浮华了,反而充满了落寞的美感。浓烈的色彩如同油画一样醒目。单薄的历史,被导演给予了丰富的内涵,历史上那个残暴的女伯爵,原来也是如此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抹去胜利者书写的历史里的那些偏颇的情感,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富贵一生的女伯爵,最终却直接下葬在了没有棺木的墓穴里,上面只插了一个简陋的十字架,是非功过已经随着她一起埋入了地下。不似美国好莱坞式的惊险与刺激,这部电影很欧洲,很文艺,作为一部惊悚片,或者说讲述一个嗜血女暴君的故事,它太缓慢也太柔和了。情感成了全片的核心。四平八稳的叙述,一切都不慌不忙,婉婉讲述,厚重与苍凉,一份诡异的爱情,充满了不安于悲情。


许多人会争议于伊丽莎白的爱情,那到底算爱情么?为了爱,可以嗜血杀戮么?道连格雷曾经在虚幻中享受过许多人间的至上的乐趣。伊丽莎白则一直在孤独中自欺欺人。也许,杀戮只是这种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悲剧的制造者本身比悲剧更加哀婉凄凉。


两部电影都讲述了对青春的追求,甚至都在讲述虚荣与爱情。《道连格雷》里,格雷一开始淳朴善良,也想有一个爱情,可是虚荣腐蚀了他,他的自恋甚过于爱他人。于是,他主动抛弃了爱情,投入了花花世界里,去放纵自己的感官。最终,当他醒悟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承受一个女人的爱了。于是,在火焰里,烧掉了自己的罪恶。《女伯爵》正相反,伊丽莎白因为一份无法得到的爱情,而陷入了错觉,虚荣让她以为只要自己青春靓丽,就能等回自己的爱人,她将爱人的头发缝入自己的乳房,贴心而放。她开始痴迷于邪术,也走上了一条堕落之路。最终,怀着爱情的幻想,孤独的死在了幽深黑暗的城堡里。


虚荣是什么,七宗罪之首。《魔鬼代言人》里,撒旦曾经高呼:“虚荣是我最喜欢的原罪”。虚荣毁灭了两个主人公的爱情。道连格雷是一个救赎的故事。虚荣让其自恋而抛弃爱情,最终以死亡来赎罪。伊丽莎白则是一出历史悲剧的主角。她因为爱情而虚荣,真正的爱情并不因为容颜而逝,最终这份爱情也毁灭在了虚荣里。


两部电影,似乎都有着基督教的善恶斗争的情节。道连格雷身边,开始是自己的女友以死殉情,然后是画家霍华德的苦苦劝说,最终却被格雷杀死。邪恶的挑逗者,亨利,一直用各种世俗的诱惑引诱格雷走向深渊,格雷视其为教父,为导师。最终,格雷陷入的深度,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控制与想象。伊丽莎白身边也一样,苦苦劝说自己向善的同性恋女巫师,最终得不到伊丽莎白的爱而在孤独绝望中死去。那个喜欢SM的男贵族,也一样扮演了恶的引诱者,他使得伊丽莎白越陷越深,并且最终局面也失去了控制,伊丽莎白被自己变成了一个嗜血女魔。


有趣的是,劝导两人向善的人,都悲惨的死去了,最终终结两个堕落者的都是开始时引诱他们的人。画家和女巫的死,其实也是代表了正义良知的泯灭,是一种强烈的嘲讽,世道如此之荒唐。对于两个恶人,亨利为了女儿,也为了制止这个“邪恶”的格雷,毅然将其逼入死角,格雷自焚,虽然他也是一个狡猾的混蛋,但也还有少许的良知,最终也算是挽回了公义。而那个贵族,则更加可耻,知道真相后,他完全变成了一个毫无廉耻的出卖者,将伊丽莎白的事情捅了出去,最终还义正词严的参与了审判,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圣人。


无论是愚昧的中世纪,还是浮华的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沦丧,也许是两部电影更广阔的现实与背景。中世纪的匈牙利,虽然早已经历了新教改革,可是人性的沦丧,僵化的封建领土制以及愚昧依然困扰着人们,女伯爵和她的子女可以到发达的欧洲大城市去念书,而普通人则很难。僵化的礼教撕裂了伊丽莎白的爱。愚昧与落后困惑着所有的人。于是,那些假死的尸体,德古拉以及伊丽莎白,最终成了邪恶鬼怪的传说来源。而19世纪的英伦,正处于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时代,更是一个彻底的拜金与人性沦落的时代,道连格雷来到伦敦,看到的就是各种吹嘘与攀比,各种奸情与伪善。


于是,两人都被这种时代的阴暗所俘获了,成了最好的代言人。只是——道连格雷变成了一个华丽绝望的寓言,而伊丽莎白则成了诡异邪恶的传说。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