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疑云》影评:大变革下的心理剧
之所以被这部电影吸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梅丽尔·斯特里普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两个实力派的老演员搭档。本片直接改编自百老汇的同名名剧。多年的演绎,整个戏早已炉火纯青,直接改编为电影,整个剧本也就少了很多纰漏。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内,正是冷战铁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所教会学校,派来了一个新的神父福林。此前,教会学校的校长贝维尔老修女是一个保守的天主教徒,对学校的管理是一种乏味枯燥类似中世纪修道院那样的保守,为的是培养孩子们虔诚的信仰。新的神父,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进取,宽容仁爱的态度,这立刻使得死气沉沉的教会学校有了生机与活力。他会在咖啡里放三块方糖,会留指甲,会和孩子们以及年轻的女教师开玩笑。这种“轻浮”的举动极大的触怒了老修女。尤其有一个细节,他跟年轻修女雅各开玩笑,说老太太批评一个学生,是因为太饥渴了,正好被老修女撞见。这个细节也就暗示了之后的一些剧情。
学校里有一个黑人学生,在这个白人主流的学校里,保守欺凌。福林神父则对这个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特殊的照顾,送给他玩具。后来,神父多次与黑人小孩单独相处,甚至孩子还在相处后喝过酒,这一切被雅各看见了。她惶恐不安,把这些告诉了老修女。她们怀疑神父猥亵了这个孤立无援的黑人孩子。于是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多次,老修女与神父发生激烈争执,明争暗斗,时隐时现的证据,乎暗乎明的线索,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两人的激烈交锋,日渐白热化,老修女想要赶走神父,并且治其罪,而神父则表现得很坦然,一一驳斥了修女的疑点。
最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老修女设下了一个心理试探的局,此时,神父终于无法逃避很多年前的罪责,自动请辞了。但是,为此,老修女也违反了自己的原则,撒了谎,失去了理性的判断。
最后,老修女哭倒在了年轻的雅各怀里,到底自己的怀疑是对还是错,到底自己撒谎逼走神父是对还是错,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与正确?一生坚持原则,从未疑惑过的校长此刻也陷入了信仰的危机。
先说说这部戏的几大亮点。
首先是两大实力派的老演员的加盟。两个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戏骨,真的把戏里老修女和神父的那种内在深刻的挖掘了出来。贝维尔修女紧锁的眉头,一丝不苟的服饰,走路到手势都刻板严谨,尤其眼神里的那种执着以及对天主教的忠诚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神父,讳莫如深的表情,看似和蔼却又另有玄机,他真的有虐童么?不知道。整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一本演技的教科书,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恰到好处,绝无过分。
然后是台词,毕竟电影直接来源于百老汇的名剧,台词特别考究。尤其两人的几次对手戏,台词里的含义可谓深刻,台词之犀利,可谓叫绝。在两个演技实力派的发挥之下,围绕着“疑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精彩,话语台词,经典引述,针针见血,处处机关。
最后的主题,片名的英文是“doubt”,就是疑惑、怀疑的意思。全片也是围绕这个怀疑展开。
首先是影片的背景,社会冷战重幕,大家都人心惶惶,宗教改革也日渐紧迫,社会上一种不安定在蔓延,前一年肯尼迪刚刚强制派人护卫一个黑人小孩走进正常学校上课,这里的教会学校也一样,第一次接受了这样一个可怜的小孩。但是怎样面对社会的压力,社会怎样发展,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黑人的不公平待遇,此时已经使得矛盾极度激化了。记得黑人小孩母亲和校长的对话,短短几分钟,一个悲伤无奈的母亲形象被刻画的十分出彩,“我难道不知道孩子发生了什么吗,我难道不愿意保护他吗,可是我能吗,我能怎么办,装作不知道是最好的选择”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对社会的怀疑,对公正的怀疑。老修女无奈的送走黑人母亲,大风乍起,一地落叶吹动,老修女细小的身影显得弱不禁风,无力反抗。大时代是沉重的,凭你一腔公正与赤诚,难道就能维护公理么?
其次,是片中的疑案。到底神父有没有猥亵黑人小孩?一方面,黑人一家沉默不语。老修女的所有指责都被神父优雅的驳回了。最后,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老修女通过直觉的赌注逼迫神父离开,但是那也只是恰好猜中了神父的旧罪而已,此时究竟有没有错,不知道。这就是电影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一个开放的结局,让你无限遐想,但是总有无限的空间适合你的推论。修女无奈,到了最后也不知道究竟自己是违规而捍卫了正义还是利用自己的猜测毁掉了一个赎罪的神父。
然后是宗教的理念与信仰,一直坚信宗教教义的老修女相信罪恶一定会被打倒,凡是都有条理,做事要理性,可是多次寻找证据无果的情况下,她却开始依靠直觉去推测并且最终设了局,赶走了神父。可是这却违背了自己一生无惑的信仰,自己几十年来好不怀疑坚信的东西此刻被自己违背而且达成了自己的愿望,于是自己陷入了信仰的恐慌与怀疑。自己几十年信奉的教义难道是错的?
最后,老修女无力的哭倒在了年轻修女的怀里,正是各种复杂的怀疑粉碎了自己的多年来的信仰,正是社会的重压使得自己的坚信的正义无处伸张。天主教在美国已经不得不改革了,自己那种古板教条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无惑乎?困惑乎?其实只是自己走的不够深,不够远,没有发展的去理解,所以困惑与无惑就这样滑稽的交融了。
年轻的修女,虽然一直聆听着老修女教条式的教育,却对神父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极浓的兴趣,青春年少的她,正是美国宗教改革的未来。旧日那种教条的方式,虔诚的信仰,看似无惑,看似真知,其实是一种落后的封闭,时代变革越发剧烈,如何才能引领未来,也许就放在了年轻修女的肩上。
最后说说神父的三次布道,极具深意,也是整个影片抛砖引玉的线索和骨架。
第一次是开始的时候,神父讲述了“信仰”。信仰是什么,坚信信仰就能找到方向,可以无惑么?这就是在打击保守的思想,正如老修女的生活一样。永远追随信仰,就像追随星座的水手,并不知道方向是自己的经验还是星座的指引,也是会迷路的。
第二次关于流言,此时正好是神父的留言刚刚开始传播的时候。此时神父暗示了修女谣言是有害的,趁早停止谣言,否则危害甚广。
第三次是背后的风,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人们。我们不能控制,不能躲避,只能接受。这也许是在暗示自己的旧罪留下的阴影,从而说明此次自己并没有娈童,也有可能是指道德对人的要求,或者是宗教的戒律,不能有丝毫污点。人无力抗拒,所以神父其实暗示自己无法躲避曾经犯下的罪,所以会自动离去。
全片并无特技,也没有什么火爆的场面。但是却分外吸引人。奥斯卡四项提名。其分量由此可见。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