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影评:欲望的躯壳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纵览网

金基德是当今韩国艺术独立电影的佼佼者和一面旗帜。接连在柏林电影节与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导演奖,其诡异和独特的视觉风格与电影思想,让世界震惊。


《时间》是他的第十三部作品。许多人认为,金基德的创造力已经渐渐枯竭了,已经不能在原来的高度上继续往上走了,我想,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极限。也许,金基德确实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边缘。不过可喜的是,他的水平虽然难以提高了,但是却相对而言保持在了自己的一个水准上,也没有大幅的下滑。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导演,其实一辈子都只是在拍同一部电影,虽然作品无数,也只是对同一部电影的完善和修复。对于作者型的导演来说,尤其如此。金基德的《时间》,和他之前的许多作品一样,依然将镜头对准了赤裸裸的人欲,性以及黑暗。


智宇和世喜是一对恋人,彼此相爱多年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那种最初的新鲜感慢慢淡化,女人慢慢衰老。世喜可以明确的感受到,爱人对自己已经渐渐失去了兴趣。一次性爱里,世喜让智宇将自己想象成白天见到的一个身材很好的女士,让没有欲望智宇当晚十分活跃和满足。这深深伤害了世喜的内心,她确认恋人对自己的身体,已经失去了兴趣。于是,世喜失落中悄悄离开了智宇。她找到一个整形诊所,将自己的脸彻底做了改变。


半年过去了,智宇对于世喜的离开一直耿耿于怀,十分怀念和世喜的生活。在咖啡厅里,他无意邂逅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虽然脸和世喜不一样,可是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和感觉,与世喜十分相似。很快,智宇不由自主的再次与这个女人相爱了,那种感觉,就像当年和世喜的初恋一样美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子,其实就是世喜。为了检验智宇的真心,世喜决定欺骗他说假如世喜回来了,智宇会选择谁,并且假造了这样一个场景。智宇陷入了迷茫之中,但是,他最终觉得应该和世喜在一起。这再次深深刺激了眼前的整容后的世喜。智宇终于发现了眼前的女人就是世喜,而这一切是个骗局,愤怒与失望中,他也走进了整形的诊所中。最后,他也玩起了同样的游戏,却不知道,这场游戏,将将两人彻底引入错乱的轮回之中。


爱的本质:性还是情?


不可否认的是,“性”一直是金基德电影的一个主旋律或者说标签之一。无论你认为这是吸引人的噱头也罢,是导演的深刻精神所在也罢,“性”的刻画和描写,在金基德的镜头下,都是家常便饭。电影最大的主题,就是现代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韩国的经济在战后迅速的发展,社会也在文明进步。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和心灵却异化了。这不仅仅是韩国的问题,但是导演以一个韩国人的视角,来体察这种扭曲的异化——它往往是以性为基础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异性之间的关系,性往往是最重要的。


电影里,其实身体上的探索一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刚刚开始,智宇对世喜已经厌倦了,所以,对她没有了兴趣。身体上的冷淡,带来了情感上和关系上的冷淡。只有通过意淫女友是别人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满足。世喜去整容,就是要在身体上寻找一个新的感觉,她认为,只要身体变了,爱情就会回来。而智宇虽然心中还念着消失的世喜,却依然会去参加各种交友会。他会选择和自己认为漂亮的女生发生关系,会推搡掉那些不漂亮的。而纸船那场交友会上,似乎所有的女性都喜欢上了他,可是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冷淡男人的无声拒绝。虽然那个女子是流着泪离开的。可是,谁不是一样呢?只以外表的美丑来评判对方,只以身体的愉悦来吸引对方。纯粹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是艰难的。人,往往都是下半身的动物。


电影里,有两个重要的外景地。一个是雕塑公园,一个是咖啡厅。雕塑公园里的现代雕塑,全部都是性为主题,都是各种姿势的表现性欲的男女,这就是性的象征。而咖啡厅是一个很温馨,很有情调的所在,它本是精神的交流场所,这就是情的寄托。但是,在影片里,这一切却是混淆的存在。咖啡厅既是寻找爱情的地方,也是寻找性伴侣的地方。而雕塑公园,既是欲望的宣泄场所,也是爱的停留地。


智宇,虽然依赖性去寻觅伴侣,虽然眼红街边的美女。但是,精神上对世喜的爱却也是存在的。他寻找世喜,痛恨世喜的欺骗,于是自己也以同样的方法去观察世喜。却在这种虚假中,真正失去了真爱。是什么阻碍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真爱的建立呢,这也就是影片的第二个主题——虚假。


谎颜:在虚荣的面具后面迷失


金基德的电影里,不乏血腥暴力。《时间》也不例外。电影刚刚开始的一组画面,以一种粗糙但是真实的镜头,表现了一场整容手术。各种血淋淋的器械插入人的肌肉,切割、注入……让人十分恶心。这就将矛头直指韩国最热门的整容业。追逐美貌,是人虚荣的天性。但是,这种追逐过了头,反而会反衬出这个民族内心的自信的缺乏,华丽光鲜的外表却有一颗空虚失落的心。


世喜觉得男友不和自己做爱,就是不爱自己了,她觉得爱就是性,就是建立在身体上面的,只有更漂亮的外表,才能留住男人的心。于是,她走进了整容院,看着血腥的录像,毫不为所动。“女为悦己者容”,就是最好的注脚。这部电影又被译为《谎颜》,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直接和露骨的揭露了电影的内涵。依靠欺骗去建立起来的爱,会是真爱么,会长久么。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哲学命题,说的是,假设一次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替换掉一个物体,请问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来的物体就不再是它本身了。至少,在电影里,换掉了脸的人们,看起来更加自信的走了出来,其实却迷失在了这种认知的困境中:究竟哪一个才是我?现代人在欲望里失掉了自己的本身。世喜去整容院的时候,她拿给医生看的照片,是胡乱拼贴起来的很古怪的一张破碎的脸: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变成什么样。


她和智宇,都希望通过谎言去检视爱情的质量,却在这种检视中迷失了自己,也永远的错失了爱情。最后,世喜只有一个个的人去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发现眼前的男人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爱人。她每天都充满期待和失落,神经紧张但是又十分空虚。最后车祸死掉的人,其实我们也并不能确定就是智宇。于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世喜终于再次走进整容院,永远再一次擦掉自己的容颜,用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符号来将自己藏起来。于是,也许智宇还活着,但是他们也永远见不了了。


电影的结局,和开头变成了一个奇妙的闭合循环。这显然十分类似大卫林奇的《妖夜荒踪》(《迷失高速公路》)的结局。林奇也是一个对欲望情有独钟的导演,金基德是否从他的电影中得到了灵感不好说。世喜和那个撞到她的人其实就是影片开始世喜撞到了陌生人。世喜变成了开头的陌生人,开头的陌生人变成了世喜。这样一个奇怪的逻辑,是因为我们从她们的脸得出来的。脸是不可靠的,你永远不知道你遇到的人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有一天你就见到了你自己。这就是一个很深很广的可怕的循环。也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困境。如同海潮漫涌起来,孤独的那个塑像一样。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