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肉税”到车企困境:美欧贸易战的深远影响
时下“贸易战”正是热议的话题...
历史上,美国打过的贸易战确实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是贯穿美国200年。木材战争、香蕉战争、钢铁关税,就连“波士顿倾茶事件”也被美国人自己列入贸易战的范畴中。
当然,美国的贸易战还包括本文的主题“鸡肉战争”(也称鸡肉关税战争)。一个因鸡而起,汽车遭殃的故事。
戴高乐和约翰逊,日后“鸡”战的两大主角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曾让整个世界处于核大战的边缘。同一时期,身处冷战前缘的西德总理阿登纳,同美国总统肯尼迪通信频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一半的通信都是在聊另一场“战争”的主角“鸡”,而非随时可能到来的核大战...
那么“鸡”和它引领的“另一场战争”缘何而起,又为何受到如此重视?
肯尼迪与阿登纳:谁能想到冷战的巅峰时刻,北约的两个重要成员国在谈论“鸡”?
鸡肉战争,源自于欧美人餐桌上常见的鸡肉。二战结束之后,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欧洲满目疮痍。曾有人哀叹到,即使清除这堆废墟也要花上20年。
时间虽然没用那么久,但欧洲各国仍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其中农业生产也不例外。尽管后来经济增长速度也不慢,但欧洲鸡肉价格仍居高不下。
50年代,德国街景
另一边,战后美国的养禽业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养殖方式使鸡肉产量大幅增加,鸡肉价格开始下跌,“家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的日子到来了。同时,美国人还把过剩的鸡肉,廉价的向欧洲倾销。
仅1961年,西德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就上升了23%,西德市场上一半的鸡肉都来自美国。毫无疑问,美国工业化的养殖方式带来的影响,对欧洲传统养殖方式来讲是碾压式的,严重的冲击了欧洲家禽养殖业。
美国企业来势汹汹,迅速占领欧洲大量市场
荷兰人指责美国人,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本国倾销鸡肉(现在这种行为是要征收反倾销税的);法国政府抗议,担心激素对人体会产生影响;
而德国农民协会指责美国企业利用“砷”促进鸡生长(应该指有机砷制剂用于鸡饲料,这种做法1964年被美国FDA批注合法)。
总的来说就是:美帝倾销罪恶滔天,搞得欧洲养殖业者怨声载道。于是风波皱起...
1958年,《罗马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确定了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此时,惹得欧洲怨声载道的美国鸡肉,就成为众人的目标。
由法国牵头,1961年末欧洲各国对进口自美国的鸡肉进行了严格的管制(有资料显示,对家禽的共同关税被提高到13.43美分/磅,而德国此前仅为4.8美分/磅)。
没过多久,美国人就开始抱怨欧洲的政策限制他们出口。至1962年8月,美国向欧洲的鸡肉出口量已经至少降了25%。
《罗马条约》签署后,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于是有些时候美国就显的略多余
美国企业抱怨声四起,美国政府自然也不能置之不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来自美国主要家禽生产地——阿肯色州的威廉·富布莱特,就在一次北约核问题辩论会中插了一嘴。
他抗议欧洲对美国鸡肉增加昂贵的关税。还直接要挟欧洲盟国,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减少驻军数量,要他们自己面对苏联的威胁。就这样,美国的“鸡”再一次强了“核”的风头。
几乎整个1963年,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在围绕“鸡”展开唇枪舌剑。然后...结果就是没结果。
林登·约翰逊:他任内打了不少战争,越战是,“鸡”战也是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林登·约翰逊继任。仅仅半月他就以“总统令”的方式宣布对欧洲的淀粉、糊精、白兰地和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这几乎是美国平均关税的10倍。
尽管不了解这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不难想象这与第二年的大选有关。这一点,白宫的录音带揭示了背后的猫腻——某些同贸易战毫不相关条件,也就是“汽车产业”。
因为,就在美国“鸡肉”横扫欧洲市场的时候,德国大众汽车也进入美国市场,且销量飙升。尤其是2型厢式货车尤其受到美国人的热爱,而美国汽车市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为此,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主席沃尔特·鲁瑟甚至威胁总统约翰逊,如果不限制大众汽车的进口,他们就举行罢工。而想要赢得大选的约翰逊自然是希望一派祥和、多捞选票。
于是,约翰逊说服鲁瑟,要他在1964年大选之前不要发起罢工,同时还要支持自己的《民权法案》。相应的“汽车”便出现在了加税的名单中...
大众的2型货车,在美国的政治交易中损失惨重
在美国“政治交易”的影响下,德国大众损失惨重。在“加税”的1964年,美国自德国进口的大众货车、皮卡的总量跌到了570万美元,至及1963年1/3。
又过了不久,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目标,或者干脆说是福特和雪佛兰的目标实现了,德国相关的产品几乎从美国市场上消失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战争顺道还打击了日本汽车...
时至今日,美国轻卡领域仍然以北美地区出产的汽车为主
有趣的是,尽管美国此举保住了美国企业在本国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同样也限制了这些企业海外工厂产品的引入。甚至连福特这样的公司,后来也不得不想方设法“钻漏洞”。
他们曾给土耳其工厂生产的汽车,按上多余的车窗、座椅,然后冒充“客用汽车”蒙混过关。到了美国以后再拆掉这些,恢复为轻卡销售。或是出口“卡车底盘”(不带货箱部分的卡车)但美国人很快又修订了关税内容堵上了这些漏洞。
此外,德国和日本还想了一些其它办法。例如奔驰只想美国出口汽车零件,然后在美国组装;日本索性直接将工厂搬到了美国等...
雪佛兰LUV:钻漏洞代表车型之一
尽管,应对“鸡肉关税”的举措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但美国车企和底特律(汽车城)一直游说美国政府保持这项政策。
于是,当其它各项加征的关税陆续取消时,对汽车的税收却保留下来。尽管哈佛教授罗伯特·劳伦斯认为:这项税收实际上让美国汽车产业陷入了困境之中,因为它们同世界市场“隔绝”了40年”。
但至少在2018年,美国依旧在征收这项1964年就开始的税。只能说无论结果为何,都是在为当年的“政治交易”在买单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