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无尘,幸福自照
“关闭痛苦,便无所谓痛苦;忘却烦恼,便无所谓烦恼。”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正在读中学。青春时期,哪懂得大智若愚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再次阅读,是数年以后。人生经历过磨砺,方知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一种生存智慧。
今又阅读。雨后彩虹,像五彩斑斓的丝带在天边飘动着。这一刻,忘却了什么是痛苦,所有的希翼仿佛都在眼前闪烁着幸福的光环。
终于知道,凄风苦雨终究是昙花一现,太阳依旧每天从东方升起。只要我们的脸永远迎着阳光,心灵就不会有阴影。
心存美好,忽略烦恼,忘却痛苦。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呢?
翻阅词典: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者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这个世界上哪有称心如意之人呢? 物质富足的人,在他人眼里就是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以物质基础作支撑的。
但是,我们却看到街上不时可见的对人痴而傻笑的人,他们肯定幸福。不幸福,脸上怎么会含笑?
这无疑是物质幸福论的反命题,他们物质上可能会很清贫。
由此可见,没有物质做基础的人生也可以幸福,那就是处在物我两忘的境界。就像那些没有思想,没有欲求,不知因何而笑的傻子。
当然物质少也能使人幸福。山野村人荷锄而作,骄阳似火中,依然满脸幸福花开。他们只知眼前之所有,外界之物不知,亦无所求,而心里自是幸福无比。
心无旁骛的人,时常会有幸福感。因为,他们懂得知足,对人生没有过多祈求。
还有一种人,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清心寡欲。因而,他们也是幸福的。只是,这种幸福是怀揣信仰,一种隐忍的,令人心痛的幸福。
但是,他们的幸福与前几种人相比,显然有所不同。在他们眼里,精神的追求更重于物质享受,这是属于精神范畴的幸福。
可见,幸福的基础有大小之分,引起幸福的物质有多少之别,而幸福的感觉却是无分大小多少,同样都是充满人心、写满人面的。
只是人心不满,欲望无穷。不然那些住高楼华屋、处庙堂之高的人何以伸手不断?
可见,物质固然能给人幸福,但幸福有时却不是物质的问题,而是心里的修为。也因此有了境界的高低。
物质能让人更加幸福,却不能决定幸福的境界。
所以,物质越富有,越幸福的结论,就不能成立了。
其实,幸福与物质无关,它只关于自己的心灵,亦是一种信念。宛如爱。只要自己认为幸福,就可以了。
此时,那句耳熟能详的哲理隽语,又重新在耳边响起。
是的,人生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称心如意只是一种境遇与另一种境遇相较而言,没有绝对。
称心,不一定如意;如意,并不一定称心。
由此类推,爱情也是。
如要获得美满幸福的爱,物质基础固然重要,更必须具有懂得、包容、珍惜之心。
懂得,继而理解对方;包容,从而砥砺前行;珍惜,使爱情得以持久。
在这个欲望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面临太多的诱惑与选择。而在诱惑面前能时常想到那双凝望自己的眼睛,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珍惜。
而珍惜,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唯有珍惜,幸福才会如影随形。
它,或许与关闭痛苦与忘却烦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
作者:纵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