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Deutsch 한어

暑期图书馆变"免费托儿所"现象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08-24    来源:纵览网(www.zonglan.com)

近日,全国多地图书馆出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暑假期间,大量儿童被家长"寄存"在图书馆,使得这些文化场所意外成为了"免费托儿所"。衡阳市图书馆的数据显示,暑期每日接待读者超过5000人次,周末更是高达8000人次,其中儿童和青少年占到一半左右。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与公共服务的多重困境。许多家长因工作原因无法全天照顾孩子,便将图书馆视为安全、免费且环境良好的托管场所。然而,部分缺乏监管的儿童在馆内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不仅影响了其他读者的阅读体验,也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育专家指出,这种"寄存式育儿"现象实质上是家庭教育问题公共化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的周秀平副研究员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当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区域内公益性和市场性机构资源,建立服务白名单,发挥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的作用。特别建议社区应当优化传统妇儿服务功能,针对寒暑假制定更细致的设计方案。

面对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图书馆可以探索设立专门的儿童阅读区,配备适量管理人员;社区可联合志愿者组织提供托管服务;教育部门应统筹资源,扩大公办托管机构的覆盖面;家长也需增强责任意识,不能简单将公共文化场所等同于育儿场所。

暑期托管难问题呼唤社会创新解决方案。只有家庭、社区、学校和政府多方联动,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充实的假期成长环境,让图书馆回归其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本真功能。


作者:纵览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