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评:我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能够出生80岁,然后逐渐趋向18岁,人生一定更加美好。”马克·吐温的这句名言,启发了年轻的菲茨杰拉德,后者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杰明·巴顿奇事》。爵士时代的迷离和梦幻,享乐和放纵,成了故事最迷人的情调。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放纵时代。”《本杰明·巴顿奇事》就是这样一个奇迹,一种享乐和一种放肆与嘲讽。
大卫芬奇放弃了自己一贯的犀利、凌冽和黑暗,用一种抒情诗的唯美口吻来改编这部作品,扩展和丰富了本杰明的人生旅程,以极为精美的影像细节,勾勒出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和一种奇妙的生活。
本杰明·巴顿出生于1918年,一战结束,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欢庆的气氛里。然而,刚刚生下来的本杰明,就像一个衰老将亡的老人,而被自己的父亲抛弃。一个老人院的黑人女佣收留了他,成为了他的妈妈。本杰明的生命,就开始于此,他没有死去,而是以一个暮年的状态活着,每天看着周围其他真正的老人慢慢一个个死去,而本杰明却一天天强壮了起来。
认识黛西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姑娘,但是却已经注定了一生的缘分。本杰明一天天强壮年轻了起来,黛西也一天天长大成熟。这期间,本杰明参加了二战,邂逅了伊丽莎白,然后终于和黛西相恋生活在一起。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别人都从幼年到暮年,只有本杰明相反,他的人生是许多人奢望的,而对于本杰明来说,这种奇妙的生命历程又有着自己的困惑与独特体验。
“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纽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也有些人……会跳舞…… ”。
整个电影,除了本杰明漫漫人生路之外,他见闻中结识的这些人和他们的生活才是最动人的。无数普普通通的人的生活,共同交织成了一个壮丽的时代。人生,风景,见闻,爱情,回忆,死亡。没有人是孤独的,我们的生活都是和其他人的生活互相关联的,我们共同是这个世界和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人终身相随,有些人萍水相逢,有些人紧密,有些人遥远。
本杰明出生的时候,新火车站落成典礼,钟表师为了纪念自己在战场上死去的孩子,将大钟做成了逆行的:如果时间可以逆行,许多的遗憾,许多的悔恨,都可以被弥补;许多的美好,许多的回忆可以被珍藏。逆行的时间,是多少人的渴望。本杰明的人生,一个逆行的人生,和那个火车站里的时钟一样,当许多年后,本杰明变成了一个孩子,而火车站也由新变旧,大钟被拆除,最后和本杰明一起,淹没在了时间的潮水中。
“我的一生被雷劈过七次。”讲这句话的人,始终在养老院里,从中年讲到暮年,絮絮叨叨的诉说着他放羊、开车、在屋顶、取信被雷劈的经历,这些碎片插入到了本杰明的人生。但是,包括在片花里的场景,只出现了六次他被雷劈的画面。最后一次,我想,是在“卡特里娜”飓风来临的时候,第七次,是自己死亡的时候。这是第二个伴随本杰明人生的人。
第三个,是黛西。虽然他们很早就相爱了,但是却一直远远的分离,直到黛西成熟,本杰明年轻,两人在最黄金的年华里相聚。黛西有过无数个男人,本杰明也有过许多女人。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理智的相爱,是一种平衡。虽然两人的生理年龄是相逆的,但是心智却是同向的。从无知,到诱惑,到最终遵从内心,再到牺牲和隐忍,就是一条完整的人生成长路线。本杰明还在找妓女以及处处留情的岁月,黛西还在月光下跳舞并且散发着青春诱惑的岁月,他们的爱,都被躁动掩盖了。最后,当他们深深相恋,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时候,他们再次败给了时间。短暂的黄金年华,是如此的美好和值得怀念。人生逆行也罢,顺行也好,许多时候,对于岁月,我们都是无能为力,只能放手。“晚安,本杰明。”“晚安,黛西。”
还有许多人,只是生活的过客,与我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除去黛西,本杰明还爱过另一个女人——伊丽莎白。在俄国的时候,每个午夜,暧昧的灯火下,在无人的旅馆大厅里,他们都会默契的出现,聊天,做爱,天亮就分开。和那些无名的妓女或者情妇不一样,伊丽莎白真正意义上启发了本杰明,什么是女人,什么是情爱。这个暧昧的段落有些通话色彩,两人的情色只能在午夜的昏暗里展开。伊丽莎白是突然出现的,又突然消失了,有许多时候,我们生命的许多过客都是如此,即使对你很重要,也只是萍水相逢。伊丽莎白是大使的夫人,他们消失的时候,正是冷战大幕开启,这是时代。
妈妈,抛弃自己又默默回来的父亲,弹钢琴的老太太,黛西的祖母,养老院里的慈善的老人家们……太多太多的人的生活,都与本杰明交织在了一起,或浓或淡的影响着他的人生。他们出现,他们消失,这就是人生。
小说的原作者,将故事定位在了华丽的爵士时代。这个散发着金色光芒的美好年华是美利坚历史上一段优雅柔软的时光。一战刚刚结束,经济蒸蒸日上,整个国家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辉里,清教徒的保守时代也结束了,性解放和人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艺术、声色、自由,菲茨杰拉德的所有作品,都是围绕这个黄金年华的美好与放浪形骸来铺撒开的。不乏怀旧,不乏感伤,不乏赞美。
芬奇捉住了这份独特的品味与情感,反而将至拉长,变成了大跨度的绵长诗歌,宏伟而细腻,八十年,沧海桑田,时代一直在变,每一帧的时间,都是回忆,都是怀念。
爵士时代,是本杰明的童年,国家是欣欣向荣的,养老院里的老人们都和蔼可亲,这段岁月里,奇迹的本杰明遇到了另一个奇迹:黛西,并且,自己也在神祝的奇迹中站立了起来。
二战,本杰明在激烈炮火里成长,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参与的越战一样,尽管残酷,但是乐观昂扬的生活态度却让本杰明成长,和妓女的初夜,与日本人的海战,奇妙非常。
垮掉一代,二战后的岁月,并未呈现出曾经的爵士乐般的美好,而是一种彻底的虚无,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垮掉了,迷幻乐、毒品、漫无目的的晃荡、疯狂的性交,成了年轻人寻找生活的存在感。黛西在午夜里展露美妙的身姿,沉浸在混乱的人生里,本杰明则遇到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成了本杰明的情欲导师,本杰明成熟了,而伊丽莎白消失在了冷战的疑云里。黛西也一样,在经历了诸多青涩的无知与放荡之后,此时无比的迷茫与困惑。本杰明,和黛西终于在这里相遇,融合。
八十年代,新一轮的增长,新一轮的繁荣,两人的甜蜜时光却终将走向尾声。
新千年,本杰明回到了原点,黛西衰老了容颜。年迈的黛西牵着什么都不记得的本杰明散步,最后看着他在自己怀里闭上双眼。
穿越八十年的岁月,两人只是短暂相遇,这期间无数的时间,无数的空间,都成了点缀。时光流逝,韶华不再,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经历成长的迷茫,父母的离世,儿女的成长远离,自己的衰老死亡,紧随我们一生的悲伤难以磨灭。无数的人与风景成了最优美的点缀,无数的岁月勾勒了我们的人生。但是,无论顺行还是逆行,终究无法逾越时间的高墙。所有的悲伤、欢喜、爱、恨、怀念、生、死都会被时间冲刷得干干净净,潮水退去,沙滩上又是一片空白——时间才是永恒而唯一的主角。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