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影评:暧昧旧情调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纵览网

王家卫是一个寂寞的人。他总是用自己的电影宣泄着自己内心的寂寞。这种寂寞不似蒂姆波顿那样的凄苦和黑暗,反而是一种昏暗模糊的暧昧与孤芳自赏。


王家卫又是一个玩弄这种情调的高手,总是以自己那种低调的内在奢华与含蓄却切中现代人要害的独白打动观众。有人说这叫小资情调,有人说这是文艺氛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代表。


影片的背景直接放在了六十年代的香港,许多逃难来到香港的大陆人都在这个暴风之中的小角落找到了归宿。周先生一家和陈太太一家正好租住在了同一幢上海人的楼里,成了隔壁邻居。两个人的家庭都忙碌的工作着。由于工作的时间差,周先生和周太太很少见面,陈太太和自己的先生也一样。


狭窄逼仄的居民区和楼道里,周先生和陈太太就慢慢熟悉了。两人先是朋友,日日相处,久而生情。当他们同时发现自己的另一半有了外遇,而且正好就是隔壁邻居的配偶时,他们在吃惊的同时也想慢慢靠拢。


但是时代社会的动荡以及工作的变迁,容不得二人继续生活在一起了。周先生就要远去南洋,而陈太太则选择留在了香港。最后,长久的分离却没有让双方忘记对方,反而变成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


电影的氛围是暧昧的,基调是怀旧的,手法是含蓄的。既有写人,也有写社会。人物之间互为映衬,人与社会也如此。


周先生和陈太太都是当时的白领,也就是中产阶级了。每天周先生都可以打着发蜡,西装革履;陈太太则旗袍一天一变,永远梳妆抹粉。周围的邻居还说过,这个女人,出去买菜还穿得漂漂亮亮,羡慕嫉妒恨。导演如此定位,就是要保证在那个动乱年代,两个人能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和地位,才不至于为了生计奔波,才会看书看报,才会懂得小资的品位和小资情调。


整个《花样年华》,就是一部抒写出轨和婚外恋的电影。它为这种本来违背道德的不伦之恋涂抹上了厚重的粉脂,使其变成了一种朦胧的美。


主旋律的周先生和陈太太的婚外恋不用说,是全戏的主干。但是围绕着这个主干,周围的人,也基本都和这个主题沾上了边。陈太太的老板,每天通过她游走于情人和老婆之间;周先生的朋友,每天都在各种外遇;而周先生的妻子和陈太太的先生则巧合的也成了一对……世界就是在这样暧昧不清的纠错里朦胧而荒诞。


王家卫为了凸显出影片朦胧的诗意,对全片采取了许多高度简洁的处理手段,首先是对剧情的高度简化,整个故事基本没有任何悬念,没有任何曲折,大部分的篇章都放在了两个人平淡的邂逅和对白之中,这使得影片更加容易具象化,如同画而不是小说。然后是特意淡化处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种符号。除了主角,其他出场配角尽量少,台词尽量精简。主角也没有名字,只有周先生和陈太太这样一个代号。两人的配偶,则完全没有露过脸,只有说话的声音。动荡的年代里,大街上也是静悄悄的,除了两个约会的主角,完全没有路人。整部戏,就这样把焦点集中在了两人身上,集中在了两人的暧昧之中。导演对于台词,特意苛刻,洗去了长句,几乎都是短句,而且带有强烈的现代诗歌的味道,简洁而平淡,两人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瞎聊,东一句西一句的提问然后回答,有点尴尬,有点寂寞,正是这样,体现出了这种意境,这也切实贴合了现代人的一种心境——都市中的寂寞男女。以一种高度简洁和概括的白描,将画面的重点,叙事的主干都放在了两个主人公身上,或者说放在了两个主人公所寄予的情感身上。


周先生和陈太太的恋情无疑是重中之重,但是两个人虽然一直慢慢靠拢,但是感情却永远是含蓄的被包裹了起来。唯一一次,周先生说,“今晚别回去了”,陈太太立马怪他破坏了气氛,而最终,两人都开不了口。这是全戏唯一一次赤裸裸的刺破,其他时候,情感都埋在了暧昧的昏暗里。两个人的情感,就是这样似有似无,或明或暗,没有一句“我爱你”,没有一次接吻,最多只是牵牵手而已。相对于其他出轨者而言,那些肉体的欢愉者来说,两人的出轨,永远只停留在了精神层面上。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之恋”,王导就是在表现这种欲有不能,欲罢不能,牵连不断,似有似无的病态的情愫。两个人的情感,被净化到了一种纯净和惆怅。这种出轨,已经不同于周围的人了。相对与肉体出轨的肮脏,这种纯洁的精神上的背离显得更加韵味无穷。


为了渲染氛围,从颜色上,两人的衣服,西装和旗袍的式样是互补的,颜色也是互补的,装束是互补的,相对于周围那些浅白的影子,男女两人就显得尤其突出了,就是这样成为了一对和谐的依恋的符号。而照明上的光影的互补也十分强烈,背景的模糊和昏暗,反衬了两个衣着鲜艳华丽的主人公。


影片的舞台,架设在了旧香港。60年代正是香港激进向大陆靠拢的革命年代,而大陆的难民又源源不断涌向这个小角落,港英政府和大陆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整个影片的背景和氛围都是昏暗的,那些逼仄的小巷,狭窄的街道都预兆着外部的不稳定,这种张力一直维持着,而几盏昏暗的路灯,勉强勾勒出来了这样一个相对温馨和安全的小空间,给了两个人一种隐私交汇的空间。


影片一直以一种缓慢含蓄的进度不慌不忙的往前行进,两个人的感情是如同干酪融化一样的缓慢的晕染过程。那种缓慢的推进速度,配上了舒缓的配乐,使得叙事和和台词一样,带有强烈的现代诗歌的散漫和抒情性。直到最后动荡真的到来,时间才回到了一个正常的叙事进度上。


这一系列的处理,使得整个电影变成了一种意象,或者说一种情愫,也就是叙事、台词、影像的全面诗意化。所以,最后整部电影就成了一帧昏黄的鲜艳的旧旗袍,在时间的相框里永恒的散发出奇异的色彩。


最后的一句台词,也许成了爱情电影的经典。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两句话,中间陈太太却思考了太久,当她终于下定决心的时候,周先生却早已经走了。岁月就这样翻过去了,就像几米的漫画《向左走,向右走》一样,缘分变成了美好的回忆,隔着厚厚的毛玻璃让人怀念,而他们永远的错过,再也没有遇见对方。但是那种心灵上的“出轨”却变成了一种永恒的“爱”,深深埋在了心底。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