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庄园》影评: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

发布时间:2025-04-06    来源:纵览网

20世纪初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繁盛的末期,施来盖尔家族作为新兴的中产阶级家庭代表,享受着这种工业化城市进程带来的诸多便利。大姐玛格丽特,二姐海伦和小弟弟缔比三人居住在伦敦一所宽大舒适的房子里,每日生活殷实,又寄情文学艺术,生活美好。偶然的机会下,他们结识了上流社会富裕大资本家的威尔科克斯一家,海伦还与他们家里的小儿子保罗有过一段十分短暂的爱情。之后,玛格丽特渐渐与威尔科克斯夫人成为了好友,暮年的威尔科克斯夫人身体衰弱,内心孤独,一直向往着回到自己童年成长的乡下——霍华德庄园居住。只有玛格丽特善解人意的能够体会老妇人内心的苦楚和遗憾。老妇人后来不幸病重不治而亡,临死前,她不忍心家人糟蹋自己最心爱的霍华德庄园,于是写下遗嘱将其赠送给玛格丽特。


亨利,威尔科克斯家族的家长看到妻子的遗嘱,不满其做法,于是将遗嘱销毁。同时,他对玛格丽特亦产生了兴趣,便开始渐渐接近这个女人,并且一步步坠入爱河,爱上了她。最终,亨利向玛格丽特求婚,并且得到了应允,两人真正走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海伦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巴斯特一家,莱纳德·巴斯特虽然只是一个下层的小公务员,薪水微薄但是却见识不凡,知识丰富,一心想有一番作为,为人又正派谦和。海伦将巴斯特一家介绍给了姐姐和弟弟,施来盖尔家族对巴斯特一家都产生了好感。但是莱纳德的妻子却是一个十足的下层社会的少妇,缺乏教养并且脾气恶劣,巴斯特一家的婚姻生活十分恶劣。一个不经意的错误,亨利的随口一说又让莱纳德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巴斯特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海伦和缔比都十分厌恶不可一世的亨利而反对姐姐与亨利的婚姻。


怀着对莱纳德的歉意和对其的仰慕,海伦和莱纳德发生了关系并且怀上了莱纳德的孩子。但是亨利突然发现莱纳德的妻子居然是自己的旧情人,而更加愤怒,从而拒绝了海伦和玛格丽特的为莱纳德安排工作的请求。海伦于是赌气离开了家。三个家族之间陷入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最终,当找回海伦时,她已经临产,上流社会的威尔科克斯一家人无法容忍这样的越矩的行为,长子查理在遇见莱纳德时盛怒之下用剑砍打莱纳德,致其心脏病突发而倒地身亡。


最终,查理被捕入狱,而伤心不已的老亨利终于做出决定,将家产分给了其他几个子女,而将霍华德庄园留给玛格丽特。亨利、玛格丽特和海伦住在这个宁静的乡下,过着平静的生活,海伦则独自抚养莱纳德的孩子长大。威尔科克斯太太的遗嘱终于得到了实现,两个家族之间也终于得到了融合。


《霍华德庄园》改编自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同名小说,其导演詹姆斯·伊沃里也是英剧的当红导演,对英国传统名著的改编十分拿手,尤其钟情于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几部改编电影,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将一股浓郁的英伦风吹向了世界影坛。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英国导演会这样一板一眼的去改编文学名著,将那些讲究的遣词用句,乃至细腻的情感,故事的节奏都一一完美的翻译刻画出来。英剧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很有魅力的但是不同于好莱坞体系的电影美学。台词的讲究,表演的专业,服装布景的考究,剧情的严谨成了这一类电影最大的特色。每一部,都如同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在奥斯卡这个充斥着英伦怀旧情调的学院舞台上,总是容易大放异彩。


《霍华德庄园》是一个纠葛不断的故事,而霍华德庄园则是这出缠绕的戏的舞台。不同于《莫里斯的情人》或者《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那样简单的讲述一份情感,《霍华德庄园》呈现的,更多还有一个社会的风貌和阶级的剖析。相比之下,《霍华德庄园》也就不那么容易入戏,不那么感人,不那么亲切,甚至有些冗长,但是细细咀嚼,却发现这是最为耐人寻味的。施来盖尔、威尔科克斯和巴斯特三个家族的恩怨纠葛,折射出的正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意识和社会思潮,一丝一缕的剧情和每一个或浓或淡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生动写实。


20世纪初,大英帝国正走到了灿烂的顶点,维多利亚时代的尾声里,辉煌得有些糜烂。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科技进步,生产力大幅提高,大资本家垄断社会财富,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新兴的中产阶级生活富裕安定,上流社会纸醉金迷,下层社会则哀鸿遍野。现代化的冲击,如同逐渐消失的古建筑一样,也在逐渐腐蚀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总而言之,那是一个剧变的时代。狄更斯等作家不断以笔为刀,讨伐那个时代的荒谬和腐朽,相比之下,福斯特则温和的多,他更专注于这种变化之下,社会里的那些不同阶层的个体怎样适应时代的变迁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维多利亚早期,英国还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社会,维多利亚女王强调美德和操守,整个英伦都趋于一种封建时代的自律和约束之中。但是和平安稳的太久,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很快渐渐从上至下腐蚀了这种风潮。崛起的资本家们更加认可人的理性和自私,否认那些情感或者美德,一些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逐渐瓦解,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为了财富的疯狂的急功近利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更多生产力,从而也淘汰了更多劳动力,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两极分化,唯利是图,贪腐严重。《霍华德庄园》的故事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


上流大资本家阶级里的威尔科克斯家族正是这个时代其他上流社会的缩影,老亨利没有同情心,也拒绝施舍和帮助穷人,更拒绝自己周围的人和下层社会的人有来往。他看重的是利润,企业的效率和个人的能力以及出身背景、个人修养,强调个人的奋斗,认为对穷人的施舍并不能帮助穷人,并且与这些人为伍是自降身份和玷污。但是威尔科克斯太太则相反,她身上还有着传统英国贵族的教养和美德,她热爱文学艺术,喜爱自然和乡村,怀念自己乡下的霍华德老宅——而这在亨利和孩子们眼中不过是一个破败的农村房屋罢了。


下层社会的巴斯特一家人则很好的体现了如同狄更斯等人笔下的艰苦生活。即使有着不凡的能力和见识,莱纳德依然只能被束缚在一个卑微的小职位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可是对一个下层社会的人来说,一旦失败,一生就彻底完了。”亨利当然不会对自己一句话让莱纳德失掉工作而心怀愧疚,因为这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但是莱纳德却因此而彻底陷入了绝境。这个时代很热闹,外面的马路上,马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即使亨利也在赢取玛格丽特的时候买了一辆,工业大繁荣,于是岗位越来越少。莱纳德在这个最热闹的时代里感受到了这个社会最冰冷的一面,只有海伦一个人,自始至终是真正关心他的。


中产阶级的代表施来盖尔家族则作为一个新兴阶级,生活富裕,知识修养广博,有个性,有追求。大姐玛格丽特的端庄贤淑,二姐海伦的率性自然,小弟弟缔比的温润懦弱。他们没有上流社会那么纸醉金迷,也不似下层社会那么为了活命而奋不顾身。生活的安逸给了他们足够的可能性去培养自己的修养和技能,所以玛格丽特才能很好获得威尔科克斯太太的好感——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产阶级继承了过去贵族们的某些品德。但是在这样一个物质的世界,虽然饱读诗书,他们却也难免被社会所感染,这在玛格丽特身上体现最好——她同时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人。小弟弟缔比的懵懂或者妹妹海伦的反抗不过是徒劳,只有玛格丽特一方面知书达理,一方面也很深刻的理解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为何。


我为这篇文章取名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正是在描述玛格丽特的爱情的特殊——这是一种十分现实,十分物质的爱。我并不是说玛格丽特和亨利之间就纯粹是金钱关系没有情感,而是说这份情感更多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当亨利向玛格丽特求婚时,玛格丽特马上就理解并且答应了他,我想对一个女人来说,更多需要的正是一个安稳的家庭和环境,需要这样一个富裕的男人来保证以后生活的平稳。这份爱是很现实的。与之相比的海伦则活得太理想主义了,用亨利的话来说就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处处感情用事,冲动不已,一心一意要为莱纳德一家找回公道——玛格丽特则在这件事上几乎保持了缄默。理想主义的情感在这个时代只会被埋葬——一如莱纳德一样死亡,只有妥协于现实,安于现实,才能在这份动荡里找到平静。


霍华德庄园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是玛格丽特对理想主义的慰藉之所。影片的结局,看似是一个大团圆,但是其中却蕴含着诸多的隐忍和不完满。亨利的孩子表面通融了一切,但是背地里依然在谈论玛格丽特;巴斯特家庭的破碎,一个人死亡,一个人入狱才换来了另外两个家族的妥协和理解。


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是沉重的。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