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归属争议:印巴对立与和平困境
随着印度战机的一次“越线”行为,一些列的连锁反应终使南亚次大陆纷争又起。克什米尔——这个悬而未决之地再度被卷入旋涡中心,和平成为了克什米尔人们最珍贵的东西。那么克什米尔这个解不开的结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为什么如此难解?
印巴同出自英属印度,降旗等仪式和习惯都很相似
1947年,随着“蒙巴顿方案”的出台,英属印度殖民地被大致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属于巴基斯坦一部分,即东巴)两部分,而土邦则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其中一方。土邦“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正源于此。偌大的英属印度之所以只有“克什米尔”如此特殊,主要在于它特殊的人口结构。1947时的克什米尔土邦,77%的人口都更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作为统治者的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更倾向加入印度。
地图上的克什米尔常被空成白色
深知自身处境的哈里·辛格不敢轻举妄动,但印度显然不会放过“克什米尔”,并在克什米尔展开活动。终于,大多数克什米尔人开始起来反对哈里·辛格,要求克什米尔并入巴基斯坦,连巴基斯坦的边境部落武装也卷入其中。惊恐万分的哈里·辛格慌乱向印度求援,虽然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方都曾试图调解争端,但印巴战争还是不可避免的打了起来。在1949年双方划定“停火线”后,“克什米尔”问题就这么留下来并一直持续至今。
第一次印巴战争
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它所占的约2/5克什米尔不算是个特别大的问题,因为并入巴基斯坦本就是战前的“民心所向”。对于印度而言,内部问题就棘手的多。其所占领的3/5克什米尔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心向巴基斯,为了稳定内部印度派驻了大量军队,就连当地官员也几乎全都是印度教徒,一切的一切都激起了当地人更强烈的反抗。近十年来,恐怕连印度自己也不清楚当地发生过多少次抗议和骚乱。
当地人反抗印度的标语“印度,滚回去”
而且,印度的重兵惮压似乎也在陷入一种死循环,在将大量资金与精力投入到驻军和治安维持的同时,印控克什米尔的经济却在急剧下降。与巴基斯坦那边的“自治”相比,很难想象克什米尔人会喜欢印度。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在新生一代的克什米尔人眼中,掩体和士兵就是印度的代表,它就像个巨大的怪物,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内部的原因是一部分,外部的因素也少不了。冷战时期,苏联出于“南下印度洋”的考虑拉拢印度,表示支持印度对克什米尔的主权宣称,甚至不惜3次在联合国动用否决权。而巴基斯坦的身后是美国,它表示支持“克什米尔人民自己的选择”,毫无疑问这对巴基斯坦有利。当然,美国选择巴基斯坦作为盟友并非多么热爱它,纯属是为了制衡苏联势力。也正因此,当苏联解体、势力消退时,美国很快又抛弃了巴基斯坦。再加上9.11后“极端势力”的抬头,使“克什米尔问题”再添变数。
半个多世纪以来,和平从未真正降临克什米尔。2005年克什米尔大地震后,人们一度从印巴携手抗震中看到“和平”的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孟买恐怖袭击”又无情的打破了这个幻想。直到如今,克什米尔实控线两侧的数十万印巴军队,仍不时上演着重兵对峙、剑拔弩张的情形。对于这个昔日曾被甘地盛赞为“黑暗中和平曙光”的克什米尔而言,和平依旧遥遥无期。如之前所说:在新生一代的克什米尔人眼中,掩体和士兵就是印度的代表,它就像个巨大的怪物。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