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为何将已婚妇女推上“替罪羊”之位?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纵览网

时间是1930年,此时的美国急需一个“奇迹”

就在数月以前,股票崩盘、经济萧条。随之而来的是数百万人失业,整个美国社会陷入困顿。与此同时,纽约的劳工部门警告:纽约面临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威胁——有工作的已婚妇女。

一切开始于此——华尔街

“赚小钱”的人?

提出“警告”的,是当时的纽约劳工局长——弗朗西斯·帕金斯

她坚持认为:那些“赚小钱”者(pin-money worker 指赚零花钱的人)与需要养家糊口的人竞争工作岗位,对美国社会来讲是种威胁。并指责她们:“自私、目光短浅,应该为自己所做而感到羞耻”。

弗朗西斯·帕金斯(1933年):她后来是罗斯福政府内阁劳工部长,也是美国史上首位女性阁员

也许某种程度上讲,帕金斯的“担忧”不无道理。相当数量的已婚妇女出身中产、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她们”面前其他女性并没有什么竞争力,甚至落于下风。

对此帕金斯是这样表述的:“在每位女性都能得到生活费之前...我不会鼓励没有经济需要的人,运用她们的魅力和教育优势,同那些只能依靠双手的人竞争”。

真正的问题在于,打击面太广了...

首先,并非所有“已婚妇女”都出身中产,有一个殷实的家庭可以依靠。相当多的穷人家庭,连子女都早早的进入工厂成为“童工”,最小者甚至不过3-5岁。

其次,覆巢之下无完卵。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数百万人规模的失业,几乎冲击着每个美国家庭。很多妇女都是在丈夫失业、断了家庭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只身扛起维持家庭生计的重任。

(事实上,由于男性失业问题,导致这一时期女性劳动者的比例大幅上升,约有1/3的已婚就业妇女是家庭唯一经济支柱。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篇中再细论)

谁说美利坚就没有卖儿卖女?

“大萧条”的替罪羊

事实上,美国关于“妇女婚后是否应该工作”的争论由来已久,甚至早在帕金斯的“警告”之前,就已经“肆虐”了几十年。

反对者们始终将关注点放在“小钱”(pin money)上。起初这个词还仅仅只女性花费在装饰品上少量的钱,并无贬义。但在反对者那里,“小钱”后来逐渐就演变为女性参与工作的代名词,甚至成为女性工资低于男性的理由。

经济繁荣时期,“已婚妇女工作”虽然有争论,却也算不上大问题。但当1929年经济危机袭来、美国整体失业率达到25%时......问题就被无限的放大了。

“世界最高生活标准”的牌子下,美国人正在排队领救济

大约在2年之后,弗朗西斯·帕金斯成为罗斯福内阁的劳工部长。

作为“新政”的策划者之一,她对职业女性的态度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整个20世纪30年代,有关歧视或禁止已婚妇女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数量在急剧飙升。

如梅根·麦克唐纳·韦(Megan McDonald Way)统计的那样:大萧条之前,美国有9个州存在“婚姻禁令”(禁止已婚妇女在政府中任职)。而到了1940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26个州。(出自其著作《家庭经济与公共政策:1800s—现在》)

也就是说,在美国女性于大萧条中勉力维持家庭生计的时候,“已婚妇女”却成为了“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失业的单身女性在波士顿紧急救济管理局前抗议

歧视与禁令

“大萧条”开始之后,美国联邦政府直接加入到了“婚姻禁令”的行列。

根据美国1932年《经济法》第213条,若夫妻两人都是政府雇员,那其中一人要遭解雇。但由于工资收入要低于男性的原因,所以离开的通常都是女性。

1933年,为防止弄虚作假。美国政府还要求政府雇员中女性,使用它们丈夫的名字。甚至后来还有为保住工作,有些人突然嫁给非政府雇员的例子。在那个结婚率陡降22%的时代,这恐怕也算是“奇观”了。

文书或教育工作在30年代的美国,通常被称为“女性的工作”

在地方,比如说威斯康辛州。1935年的一份决议就指出:在丈夫有工作的前提下,已婚妇女如果参加工作,那么她们就是“家庭解体的名片”。州立法委员会甚至觉的这是一个“道德问题”。

而到了1936年,《财富》杂志在做一份“女性是否应该参与全职工作”的民意调查时,肯定的答案只有15%。

1937年——《经济法》第213条实施了5年后,这项歧视性的条款终于在妇女团体密集的抗议和游说下被废除。当年大约1600名被解雇的女性中,绝大部分都找回了工作(154人除外)。

妇女团体胜利了,却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反对女性工作的声音依旧存在...

直至1939年时,记者诺曼·考斯曼(Norman Cousins)还写道:解雇那些不应该工作的女性(指已婚有生活保障的妇女),然后雇佣男性。这样就既没有失业,也不存在救济问题......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很多美国企业一直都禁止“已婚妇女”参与工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在30年代“已婚妇女参加工作”在美国遭到各方反对,但女性就业人数和比例却都不降反升。到1940年时,美国女性劳动力人数为1257.4万人,比1930多了186.5万。而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也从1930年的24.3%上升到25.4%。

最终,真正缓和“已婚妇女参与工作”问题的,不是经济发展,也不是观念的转变,而是战争的来临。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男人们拿起枪走向战场,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此时,妇女们的工作权利才真正被认可。

她们走进企业,走进工厂,去维持着国家运行和战争机器的运转,用自己的劳动力支持了“正义的事业”.....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