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切萨皮克号事件到无果战争:英美海上抓丁之争
200多年前,世纪之交的大西洋上屡屡上演着“海上抓壮丁”的戏码。被抓者中不乏美国人,而抓丁的则是海上霸主、美国人的“老东家”——大英帝国。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
虽然英国人在1783年签署了《巴黎条约》,承认北美殖民地独立。但内心深处是心不甘、情不愿,总在想各种办法继续对这个“前殖民地”施加影响。他们盯上了往返于欧洲和美洲间的美国商船,并不时登上美国船只“抓”走一些水手为英国海军服役。在那个英国称霸海洋的时代,事情会如何发展?
1780年的英国漫画:《抓丁团》
所谓“师出有名”,在非战争情况下公然“抓美国壮丁”,借口总还是需要的,哪怕显的有些冠冕堂皇。说起“海上抓壮丁”,英国海军一直都有“强征”民船水手服役的传统,并在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期间,开始被认定为合法(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问题是,皇家海军抓丁通常“抓”的都是些英国人。显然,1783年之后业已独立建国的北美殖民地(美国)人民,已不再受英国的支配和征召。
就这样抓壮丁:《一个年轻的士兵》的插图(出自一个水手的日记)
但英国人自有一套说辞——他们认为:美国虽然已经独立,但它过去毕竟是英属的殖民地,所有在“独立战争”之前出生的殖民地人民都应该是“英国人”。所以,将殖民地时代出生的水手“强征”到英国海军服役是合情合理的...
那会英国海军“抓壮丁”,搞的就跟海盗打劫一样
另一个借口是“逃兵问题”。受高额报酬的诱惑(主要是英国海军的薪水太低),很多英国水手都会到美国公司任职,同时逃避被强征入役,其中一些甚至还取得了美国国籍。
以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逃兵”已是美国公民,英国政府无权管辖和征召,但海上霸主大英帝国可不会就这么算了....
一幅1770年漫画,同样表现的是英国海军的“抓丁团”
出于应对“拿破仑战争”、对抗法国的需要,19世纪初的英国海军加大了“抓壮丁”的力度,以应付扩军和伤亡带来的人员短缺问题。根据统计,在英国海军“强征”来的5000多名水手中,大约有1300人生于美国,占比约为1/4。
更让美国人愤怒的是,英国人还强迫这些人到一线战斗中去,导致相当一部分人阵亡。英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变成了一个危险的“火药桶”。现在,只需一个火星就能引爆...
1806年2月6日,圣多明哥海战
1807年6月22日,英国人做了一件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抓壮丁”抓到了美国海军头上。当时,英国海军“豹”号(HMS Leopard)在诺福克外海遇到了“切萨皮克”号(USS Chesapeake),要求登上美国战舰上搜查“逃兵”。
美国人非但没有妥协,反而直接发出了战斗警报(据称是美国水兵误操作),一场战斗就这么打响了...
切萨皮诺号事件:“豹”号炮击了“切萨皮诺”号
论实力自然是英国人强一些,“豹”号虽然只是艘四等风帆战舰,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排不上号,但它的50门火炮拿来对付38炮的“切萨皮克”号却是足够了。
此战,英国战舰前后一共只开了3炮,却意外的引爆了“切萨皮克”号的弹药库,造成3人阵亡、17人受伤。而切萨皮克号由于并未真正做好战斗准备,所以在象征性的开了1炮后选择投降,最终英国人从“切萨皮克”号抓走了4名“逃兵”(当然只有一名是真正的英国人)。
切萨皮克号的军官向英国军官交出佩剑(表示投降),不过英国人最终拒绝了,只抓走了四名“逃兵”
切萨皮克号事件让美国人颜面尽失,美国政府感到大为光火。他们惊呼着:英国人怎么敢在美国近海向美国战舰开火?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作为回应,美国国会和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制定了1807年《禁运法案》,虽然法案本身对英国的影响甚微,但此后英美间日益加剧的摩擦最终导致了1812年战争的爆发。
在很多美国人的印象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之所以爆发1812年战争,完全是因为英国在“强征海员”等事件上欺人太甚。
但真实情况是,美国人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切萨皮克号事件”后,美国开始倒向法国,并在1812年6月18日向英国宣战。美国人的算盘是:接拿破仑将英国注意力吸引在欧洲之际,打破英国的海上贸易垄断、占领加拿大,试图一战而将英国逐出美洲大陆。
但是对于当时新生的美国来说,在趁火打劫这事儿上他们还是嫩了点。战前,美国正规军只有1万人上下,直到宣战5天后才开始扩军。就这样一直折腾到1812年底,半年时间才扩了5000人,总兵力1.5万。
至于英国,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在欧洲方向,只在加拿大部署了5000军队和一些加拿大民兵。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陆战让美国人打的一团糟...美国人总觉着“加拿大苦英国久矣”,而自己无疑就是加拿大人眼中的“解放者”。但结果却是,美国进军加拿大一再的失败,到头来美国的白宫还被英国人一把火给烧了...
白宫(那会还叫“总统之宫”)被一把火给烧了
海上的情况能好一些,虽然美国海军整体实力无法与英国抗衡,但打完就跑的“海上游击”战术多少有些作用。
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没有结果,根据英美的《根特协定》双方罢兵,边界恢复到战争前的状态。
1814年签署《根特协定》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普遍觉得他们维护了自己的“主权”,但实际上他们连“海上抓壮丁”的问题也没解决。而英国人更关心的还是拿破仑的问题。整场战争中唯一开心的大概就是英国的铁杆粉丝——加拿大人,他们避免了被美国征服。而遭殃的却是印第安原住民,对他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场灾难。
事实上,英国从未承认抓美国壮丁是个错误。至于1915年之后英国减少“抓壮丁”的原因?不是美国人的战争,而是拿破仑倒台了,皇家海军不需要再维持战时的规模,也就不再需要再四处抓壮丁维持海员数量了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