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恐惧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活动?
九月的北京,天空因纪念而显得格外辽阔。当中国为那场艰苦卓绝的胜利举行庄重仪式时,对岸却飘来一句奇异的“劝告”:日本外务省悄悄给亚欧诸国递话,恳请他们别来北京,理由是中国的纪念“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战败八十年,加害者竟忧心世人再度记起加害,这幕荒诞剧,比当年的硝烟更呛鼻。
靖国神社的香火尚未散尽,8月15日的台阶上仍晃动着政客的身影;此刻他们又想把世界拽进自己编织的盲区,仿佛只要镜头挪开,血写的史实就会风化。可惜,历史不是橡皮图章,盖得住一时,盖不住一世。中国外交部一句“请澄清”,把问题掷回东京:究竟在害怕什么?
怕的当然不是“反日”,而是被钉在侵略者的耻辱柱上再度示众。怕八十年前的那纸降书,在世人眼前重新展开;怕南京、重庆、华北平原的哭喊,穿过时空直击耳膜;更怕当各国政要齐聚北京,镜头里再次确认:中国是那场大战的战胜国,而日本,是且仅是战败国。于是,一面把“反日”的帽子急急扣向中国,一面偷偷摸摸向各国递条子,企图用外交小动作稀释正义的浓度。殊不知,这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招供。
耐人寻味的是,首相官邸至今拿不出一份像样的“战后八十年谈话”。石破茂在追悼会上念“不战誓言”时,调门不低,却迟迟不敢把侵略二字写进讲稿。自民党选举惨败后,他连自己的位子都要靠党内保守势力赏饭,又哪来勇气去戳破右翼的神话?于是,只好让沉默与小动作并行:既不道歉,也不许别人纪念。这套掩耳盗铃的把戏,像极了当年皇宫广场上那台只能播出“玉音”的录音机——外面炮火连天,里面仍在播放精心剪辑的“和平”。
然而世界并不会因此闭眼。韩国国会议长已经启程,欧洲多国外交日程上清楚写着“9·3 Beijing”。连日本国内,广岛和平公园的集会仍在高喊“勿忘侵略教训”。可见,记忆不是哪家外务省能删改的文件,它活在每个曾被战火灼伤的人心里,也活在每一代后来者的选择中。
日本若想真正翻过历史这一页,需要的不是阻挠别人的纪念,而是补好自己的功课:把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牌位移出去,把“慰安妇”“南京大屠杀”写进教科书,把真诚的道歉说到做到。唯有如此,当北京再度鸣响和平钟声时,东京才不会忙不迭地捂住耳朵,而是可以坦然地站在历史的光里,与世界一起说:我们记得,我们反省,我们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那时,九月的北京依旧天高云淡,却再没人需要为一句“别来参加”而皱眉。因为历史早已证明:谁曾经加害,谁终将面对;谁真心悔悟,谁才被未来接纳。
作者:纵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