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游到中国购,外国游客在中国解锁了哪些 “上头” 新姿势?
当金发碧眼的老外蹲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对着 10 元 3 双的钢丝袜两眼放光;当背着登山包的外国背包客在大理古城直播间,手速飞快抢购扎染围巾;当迪拜土豪把中国新能源汽车塞满货运集装箱…… 你会发现,中国旅游正在上演一场颠覆认知的消费革命。曾经拿着相机追着兵马俑拍照的外国游客,如今正扛着购物袋疯狂 “扫货”,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疯狂打 call!这场从 “中国游” 到 “中国购” 的蜕变,不仅藏着全球消费风向标的秘密,更在重塑世界对中国的全新想象。
一、免签 “流量密码”,让世界游客 “一键直达” 中国
2024 年堪称中国旅游的 “免签元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直接拉满外国游客的 “来玩指数”。从与 26 国达成全面免签,到对法国、德国等 38 国单方面免签,再到将过境免签时间延长至 10 天,中国正用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就像给全球游客发放了一张 “无限次畅玩卡”,让 “说走就走的中国之旅” 成为现实。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的数据最有说服力。2025 年第一季度,这里接待的入境外国游客同比暴增 40.2%,一艘艘国际邮轮停靠码头,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肉眼可见的消费潜力。想象一下,当来自北欧的游客走下邮轮,迎面就是外滩璀璨的灯光秀,转身就能在陆家嘴商圈体验 “中国式消费” 的魅力,这种无缝衔接的旅游购物体验,谁能抗拒?
政策红利不仅体现在大城市,长三角地区的文旅联动更是将 “中国游” 的热度推向新高。江苏宿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里,外国游客在花海中吟诗作对,顺手买下印有中国诗词的折扇;浙江嘉兴的古镇上,外国友人坐着乌篷船,逛完非遗市集后,把蓝印花布制品塞满行李箱。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旅游场景,正是中国旅游吸引力的最佳注脚。
二、从 “到此一游” 到 “搬空货架”,外国游客的购物狂欢
曾经,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购物清单里可能只有大熊猫玩偶和茶叶。但现在,他们的购物车早已 “改头换面”,从义乌的小商品到深圳的高科技产品,从云南的民族服饰到景德镇的陶瓷,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产品成了他们的 “心头好”。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每天都上演着外国采购商的 “扫货大戏”。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商人曾说:“在这里,你能找到全世界想要的商品,关键是价格还那么便宜!” 他的集装箱里,除了传统的圣诞装饰品、五金工具,还多了直播设备、跨境电商爆款产品。这些商品漂洋过海,不仅满足了海外市场的需求,更让 “中国制造” 的品牌在全球叫得更响。
线上消费同样火爆。TikTok 上,外国博主们晒出的 “中国购物开箱视频” 动辄播放量破百万。从 9.9 元包邮的美妆蛋到千元级 的汉服,从智能家居设备到国潮运动鞋,中国商品凭借高性价比和独特设计,成功 “拿捏” 了海外消费者的喜好。一位日本网友在评论区感叹:“以前总觉得中国商品是‘廉价’的代名词,现在才发现,原来中国制造早就实现了从‘性价比之王’到‘品质之选’的逆袭!”
三、文化赋能消费,让 “中国购” 成为情感共鸣的纽带
中国商品之所以能让外国游客 “上头”,不仅因为物美价廉,更因为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云南大理,外国游客穿上白族服饰,学习扎染技艺,最后把亲手制作的围巾带回国内。这条围巾不再只是一件商品,而是一段独特的文化记忆。在景德镇,外国陶艺爱好者跟着匠人学习拉坯、上釉,烧制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文创产品更是将文化与消费完美融合。故宫文创推出的 “千里江山图” 系列文具,颐和园的 “昆明湖” 冰箱贴,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丝巾…… 这些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产品,让外国游客把中国文化 “带回家”。一位美国游客在参观完故宫后,一口气买了十几件文创产品,他说:“这些东西不仅漂亮,还能让我给朋友们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太有意义了!”
四、支付便利化,让 “买买买” 更丝滑
购物体验的升级,离不开支付方式的创新。为了让外国游客在中国消费更便捷,中国在支付服务上 做足了功夫。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机场、景区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外币兑换、移动支付开通等服务。现在,外国游客拿着手机就能像中国人一样,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扫码购物,甚至还能享受 “先享后付” 的信用消费服务。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德国游客刚下飞机,就在支付服务区开通了移动支付账户。他兴奋地说:“没想到在中国消费这么方便,不用换现金,不用找零,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简直太酷了!” 这种便捷的支付体验,让外国游客的购物热情进一步释放,也为 “中国购” 的火爆添了一把火。
五、从 “游客经济” 到 “全球影响力”,中国消费的未来版图
这场从 “中国游” 到 “中国购” 的变革,意义远超表面的消费数据增长。它不仅带动了国内旅游、零售、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力和文化魅力的中国。当外国游客把中国商品带回本国,他们就成了中国文化和品牌的 “移动代言人”。从 TikTok 上的 “中国好物推荐” 到海外社交媒体上的 “中国购物攻略”,中国商品正在通过口碑传播,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随着中国旅游和消费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游” 和 “中国购” 将形成更强大的合力。想象一下,当外国游客坐着高铁穿梭在城市之间,在智慧景区用 AR 技术感受中国历史,在直播间抢购限量版国潮商品…… 这种融合了科技、文化、消费的全新旅游体验,必将吸引更多人来到中国,爱上中国。
曾经追着兵马俑拍照的外国游客,如今扛着购物袋让世界看到中国消费的 “野性魅力”!
从义乌的钢丝袜到深圳的黑科技,中国制造用实力告诉世界:便宜不代表廉价,爆款自有爆款的底气!
当文化装进购物袋,每一件中国商品都成了行走的文化使者,把东方故事讲给世界听。
移动支付扫走的不只是商品二维码,更是外国游客对中国消费的所有顾虑,留下的只有 “买它” 的冲动!
中国游 是一场视觉盛宴,中国购则是一次情感共鸣,两者交织,织就了世界对中国的全新想象。
这场由外国游客掀起的 “中国消费热潮”,还在持续升温。下一个被他们 “捧红” 的中国商品会是什么?又会有哪些新奇的购物体验等待解锁?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一个正在发生的 “中国故事” 里。下次当你在景区遇到疯狂 “剁手” 的外国游客,不妨打个招呼:欢迎来到中国消费的快乐星球!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