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类钞》中的御膳秘闻:鸡蛋十两与片儿汤的宫廷故事
说起历史上的吃,“官修正史”中的材料自然是最佳研究对象。一些野史轶闻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例如清代朝野故事汇编而成的《清稗类钞》,内容涉及广泛、编者态度严肃,很多资料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
其中一个范例就是压轴的“饮食类”一节,当中包含了各种菜谱、各方饮食习惯,甚至还对比了中西方饮食的不同。
既然是“包罗万象”,自然也就少不了“宫廷饮食”以及一些“皇帝和吃的故事”...
先说清代比较著名的康熙皇帝...《清稗类钞》饮食类中,“皇帝御膳”后清晰的记载了清圣祖(康熙)一日二餐的习惯,还附带了一则故事...
康熙晚年,张鹏翮(文端公)偕九卿上奏祈雨。康熙览后,口出惊人之语:
「“不雨,米价腾贵......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大致意思就是,汉人一日三餐,晚上还要喝酒(粮食酿酒),消耗太多。而自己(康熙)一天两顿,当年亲征时一天就一顿。
而且连皇十四子胤禵在外带兵也是如此...汉人要如此,原来一天的量就够两天,咋就不向自己学习学习呢?
康熙戎装像(中间端坐者)
康熙这番话,颇有些“何不食肉糜”之风。其实里外就透着一个字“秀”!(《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晚年连祈雨的功劳也都归在自己头上)张鹏翮自然也不敢反驳,只能说“小民不知蓄积,一岁所收,随便耗尽,习惯使然”。
或许是从张鹏翮那里收获了满足感,康熙继续自己的“表演”,大秀自己的养生之道...
「朕每食仅一味,如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昧,余以赏人。七十老人,不可食盐酱咸物,夜不可食饭,遇晚则寝,灯下不可看书,朕行之久而有益也」
总之,全然忘记了自己吃的与百姓们是不同的...
张鹏翮像
《清稗类钞》饮食类的末尾处,记载了“八宝豆腐”的做法,康熙与“御膳”的另一个故事就源自这里...
「以豆腐嫩片切碎,加香蕈屑、藦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肉屑、火腿屑,同入浓鸡汁中,烧滚起锅。腐脑亦可。用瓢不用箸。此圣祖赐徐健庵尚书方也。尚书取方时,出御膳房费银一千两。」
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话,康熙曾赏赐“八宝豆腐”配方与刑部尚书徐健庵。结果取方时御膳房说这配方不白给,反而讹了徐健庵一千两。
想想清朝皇帝吃“天价鸡蛋”的故事,这一千两估计还得算友情价。好在这一千两也确实不白花,多年后终成浙江萧山名菜“王太守八宝豆腐”。
康熙皇帝颇有“何不食肉糜”之风,他的孙子清高宗乾隆又是另一番风格。《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两处关于乾隆“吃素”的记载:
「高宗喜微行,在位六十一年,尝微行出京......既而帝及文和、二监赴寒山寺,僧以为中丞之戚也,供膳。帝谓吾等夙喜素餐,第供素馔足矣。」
「高宗南巡,至常州,尝幸天宁寺,进午膳。主僧以素肴进,食而甘之,乃笑语主僧曰: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
蔬食胜鹿脯、熊掌万万?想来可能是乾隆皇帝在宫里山珍海味吃多了的缘故,毕竟御膳房胆子再大也不敢随随便便让皇帝“吃素”...
再到乾隆的孙子清宣宗道光,这位以“吝啬、抠门”著称的皇帝,也曾为吃的问题犯过愁...《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
「一日,上思片儿汤,令膳房进之。次晨,内务府即奏请设置御膳房一所,专供此物,尚须设专官管理,计开办费若干万金,常年经费又数千金。上乃曰:毋尔,前门外某饭馆,制此最佳,一盌值四十文耳,可令内监往购之。半日复奏曰:某饭馆巳关闭多年矣。上无如何,但太息曰:朕不以口腹之故妄费一钱也。」
大致是道光想吃片儿汤,内务府马上投其所好,请旨拨款扩建御膳房。而且讹的还挺狠,开口就是若干万金,每年还得数千金维持...
舍不得钱却还是想吃?道光就说去前门“某个店”点个外卖不就成了,而且就四十文还不贵。却得到了“早已关门”的答复。结果直到最后,道光这碗片儿汤也没吃成...
放在御膳房,怎么着也得一百两一碗
内务府(御膳房归它管)上讹皇帝、下诈群臣,说起来也是个神奇的存在。关于“御膳房鸡蛋十两银子一个”的故事,想来大家也耳熟能详。而这也出自《清稗类钞》饮食类。
「乾隆朝,大学士汪文端公由敦一日召见,高宗从容问曰:卿昧爽趋朝,在家曾吃点心否?文端对曰:臣家贫,晨餐不过鸡蛋四枚而已。上愕然曰:鸡蛋一枚需十金,四枚则四十金矣。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乃自言贫乎?文端不敢质言,则诡词以对曰:外间所售鸡蛋,皆残破不中上供者,臣故能以贱直得之,每枚不过数文而已。上颔之。」
汪由敦说自己穷,早饭只吃了四个鸡蛋。殊不知在乾隆那里,鸡蛋值十两银子一个,四个鸡蛋、四十两银子,连皇帝自己都舍不得这么“铺张”。这样还敢在皇帝面前哭穷?
最后,汪由敦不得不以鸡蛋“残破”糊弄过去,不然丢官事小,闹不好连命都赔在这小小的鸡蛋上了...
如果把皇帝的头像雕在鸡蛋上,也许就值十两了
同样因为吃鸡蛋而引发皇帝“遐想”的,还有翁同龢。《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
「德宗尝问翁叔平相国曰:南方肴馔极佳,师傅何所食?翁以鸡蛋对,帝深诧之。盖御膳若进鸡蛋,每枚须银四两,不常御也。较之乾隆朝,则廉矣。」
帝师翁同龢吃个鸡蛋让光绪皇帝深感差异,还不得不感叹一句,御膳用的鸡蛋每个四两,虽然贵可比乾隆朝便宜多了...
便宜不少,不知算内务府良心发现,还是他管理有方?
还是光绪皇帝,不仅位子上坐的憋屈,就连吃的也很憋屈。毕竟内外大权都掌握在慈溪太后手中,内务府的心思也根本不在他身上...所以每餐食“草具”(粗劣的饭食)。
「德宗受制于孝钦后,虽饮食品,亦不令太监以新鲜者进。一日,觐孝钦,微言所进者为草具,孝钦曰:为人上者亦讲求口腹之末耶?奈何独背祖宗遗训!言时声色俱厉,德宗遂默不敢声。」
结果一次见慈溪时抱怨了几句,就被训斥到“逞口腹之欲,违背祖训”,吓得光绪不敢出声...
《清稗类钞》饮食类还记载:
「光绪戊戌,德宗被幽瀛台,每膳虽有馔数十品,离座稍远者半已臭腐,盖连日呈进,饰观而已,无所易也。余亦干冷,不可口,故每食不饱。偶欲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钦,孝钦辄以俭德责之,竟不敢言。」
也就是说,光绪被囚在瀛台甚至连吃都吃不饱,还不敢吱声。因为但凡换个菜都要跟慈溪报告,然后就招致一通责骂。皇帝当到这份儿上也是没谁了...
光绪之后再过些年,王朝覆灭了,“御膳”也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