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构到经典:《华盛顿与樱桃树》如何塑造美国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纵览网

很多美国人在小学阶段都学过一篇课文——《华盛顿和樱桃树》,这是华盛顿流传最久,也是最为著名的传说。

故事中,6岁的华盛顿收到了一份礼物——斧子。为了试试斧子他砍到了家里的一颗樱桃树,当其父发现并质问他时,他勇于承认错误,并最终获得原谅。

作为后来的美国国父众,华盛顿人皆识。而不少人则在寻找“樱桃树”的踪迹。

人们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华盛顿童年住所(弗吉尼亚拉帕汉诺克河畔)附近有种过樱桃树的痕迹。那《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从何而来?

不诚实的“诚实故事”

毫无疑问,《华盛顿与樱桃树》是一个教人诚实的故事。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故事本身却“不诚实”。当然这不是华盛顿的问题,而是作者说了谎,换句话说——它是杜撰的。

至于编故事的人,是一位名叫梅森·洛克·威姆斯的人。他是一位传教士、书商及华盛顿的第一位传记作家。

当1799年华盛顿去世时,美国人急于了解这位国父的事迹,而威姆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通过书籍向人们“讲述”华盛顿。

1840年版《乔治·华盛顿的生活》封面

1800年,威姆斯曾向一家出版商这样解释:“你知道华盛顿已经不在了!数百万人都瞪大了眼睛想读一些关于他的故事......我的计划!给与他们足够详细的华盛顿历史,然后继续说明华盛顿的成长和成就,是源于他伟大的美德”。

同是在1800年,威姆斯所著的传记《华盛顿的生活》首次出版,而且立即成为畅销书。但之前的话也清楚的表明:威姆斯在出版“华盛顿历史”方面,带有一种明显的倾向性。

至于我们所熟知的《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事实上出现于1806年该书的第五版之中。

梅森·洛克·威姆斯肖像,1810年(美国国家肖像画廊,编号:NPG.95.190)

“造假”的动机

虽然威姆斯的书中有很多关于华盛顿的故事,但“樱桃树”的故事是最受欢迎的。至于威姆斯写故事的动机,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利润:这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依据威姆斯的观点,在人们急切了解华盛顿的时候,如果他此时出版一本关于华盛顿的历史书,无疑会大卖。

华盛顿的功绩人尽皆知,但人们显然想了解的更多

作为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和美国第一任总统,他所取得的成就人尽皆知。但对于华盛顿的家庭故事而言知之甚少,特别是华盛顿在11岁时就已经失去了父亲。

威姆斯知道公众想要什么,他也顺势而为“创造”了什么,而且也取得了成功。就像一个宾夕法尼亚人说的那样:“作者收集事实和轶事展现了华盛顿的英雄形象”。

威姆斯和他创造的故事

宣传:威姆斯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更多的关注华盛顿的个人品德,而非只盯着他所取得的成就。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反对“神化华盛顿”的传统。而“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正好展现了他“诚实”的美德。

据说,威姆斯是一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崇拜秩序和自律。他希望能够将华盛顿树立为一个完美的榜样,特别是对那些年轻的美国人而言。

“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在美国也流传甚广,还以此为基础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创作

将故事写入教科书

在威姆斯的“华盛顿和樱桃树”流传几十年后,威廉·霍姆斯·麦卡菲(William Holmes McGuffey)将这些轶事改编成了儿童故事,并写入他编纂的教科书——麦卡菲读本(McGuffey’s Readers)中。

作为一位长老会牧师、大学教授和教育家,麦卡菲十分热衷于儿童道德教育。之所以选中华盛顿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儿童们能够通过故事学习他“诚实”的品德。

最终,“麦卡菲读本”也成功的带着“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对无数人产生了影响。自1836年首次出版开始,前后流传一百多年,总销量超过1.2亿份。

“麦卡菲读本”针对六个不同年级学生设计,由易到难。至今美国不少学校仍在使用

在“麦卡菲读本”中,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存在了近20年,甚至包括1854年出版的德语版本。而且故事本身也做了修改。

与威姆斯一样,麦卡菲也认为改善社会道德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因此麦卡菲和威姆斯有着同样的动机——借故事宣传道德。例如书中华盛顿的语言被正式化,显的更加尊重他父亲。

而且在“麦卡菲读本”中,故事结束后还通过提问进一步强化了思想:“当华盛顿认错时他父亲的反应?”、“通过承认错误,我们能期待什么?”以此来引导学生要诚实、勇于认错。

华盛顿倒是没说谎,只是作者“说谎”而已

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在19世纪30年代,“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在美国可谓根深蒂固,乔伊斯·赫斯(Joice Heth)的案例就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

赫斯本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奴隶,于1835年被巴纳姆(Phineas Taylor Barnum,马戏团经纪人兼表演者)买下,后者通过编造“抚养过华盛顿的奴隶”(华盛顿本人也是奴隶主)的故事,将赫斯变成一名“演员”。

赫斯的“身份”自然是假的,因为若她真的抚育过华盛顿,到1835年时则至少有120岁了。而她对观众所讲的“华盛顿的故事”也多源自威姆斯的书中。但是人们依旧愿意相信她,因为人们相信那个“故事”...

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一位将“华盛顿”当做马戏团卖点的经纪人

尽管被认定是杜撰的,但“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依旧在美国流传,甚至成为美国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漫画,特别是政治漫画都以它为基础创作。

而且美国人特别喜欢拿这个故事作为衡量政客的标准(诚实)。在美国政治中,说谎被认为是不可容忍的...而很多美国总统、政客也都因此上过“漫画”。

尼克松因试图掩盖“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克林顿因“拉链门”丑闻中的不诚实,而遭遇弹劾危机;若干年后,希拉里·克林顿同样败在了“政治不诚实”上。

漫画中的尼克松——砍到了樱桃树后将斧子藏在了身后,一副“不是我、我没有”的样子,暗讽了他不诚实

某种程度上讲,“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算是华盛顿留下的“遗产”,也代表了早期美国人的理想。

只是近百年来...从麦金莱到老罗斯福,从尼克松、克林顿到布什、奥巴马,那些同样登上“樱桃树漫画”的总统们似乎在“诚实”之路上越走越远......

华盛顿的“落樱神斧”是不存在的呀。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