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上将潘兴:问鼎白宫之路为何止步?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纵览网

在美国,军人素有从政的传统。

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南北战争的“格兰特”、二战的“艾森豪威尔”,无不诠释着美军将领们的职业道路——战场载誉而归之日,便是问鼎白宫之时。

然而,在这项美军“传统艺能”面前,“约瑟夫·潘兴”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潘兴:美国陆军“特级上将”,人称黑桃杰克、铁锤将军)

这位威望甚高的“特级上将”,为何与总统宝座擦身而过?

对于出身行伍的美国总统而言,驰骋战场所赢得的“声誉”,是他们问鼎白宫之路上最重要资本和保障。

从这方面讲,潘兴有着不错的开局......

只属于“潘兴”的荣耀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时,作为美国远征军司令的潘兴,迎来了他一生辉煌的顶点。

1919年9月,潘兴率军回国,受到了举国上下的欢迎,纽约市甚至还专门为他设置了“潘兴日”(Pershing Day)。

当他骑着马,带领着2.5万名士兵沿着纽约“第五大道”游行时,约有160万人夹道欢迎、抛洒花瓣(人数是《纽约论坛报》估计的数据)。

检阅台上站C位的潘兴,身旁穿礼服的是副总统和战争部长

9月17日,在华盛顿特区的阅兵式上,40万人夹道欢迎潘兴和他带领的军队。白宫前的检阅台上,潘兴和副总统马歇尔、战争部长贝克一起见证了这一盛况。

两天后,潘兴应邀出现了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用《华盛顿先驱报》(The Washington Herald)的话来讲就是“掌声雷动”。

而就在半个月前,美国国会已通过法案,授予潘兴“陆军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军衔。凭此,潘兴成为美军史上仅有的3位特级上将(地位高于后来设立的“五星上将”,因而也有人称之为“六星上将”,可以这么理解但并非官方称呼),在当时可谓风头无两。

注:华盛顿1976年追授合众国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另有杜威的海军特级上将(Admiral of the Navy),三者在英语原文上有差异。

1919年9月19日,潘兴在国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讲

潘兴是谁的“摇钱树”?

提及“总统候选人”一事,不得不佩服美国政客们敏锐的眼光和投机直觉。当潘兴还带领队伍行进在纽约和华盛顿的街道上时,政客们早已活动了数月有余。

1918年底,在与德国的停战协议签署仅仅两周后,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人就已经提交了成立“潘兴共和党联盟”(Pershing Republican League)的文件,并宣布在其它州也成立类似组织。

该组织的负责人、前参议院“查尔斯·迪克”(Charles Dick)很直白地对《纽约时报》表示:“我们不知道潘兴是否想当总统,但我们知道美国上下都支持他当总统”。

但问题在于,潘兴到底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这时候没人知道......

潘兴与盟国将领的合影(旁边小哥的表情亮了)

尽管成千上万的人在讨论潘兴的候选人资格,但没有人了解潘兴的政治“偏好”。

一些报纸认为“潘兴应该是一位民主党人”。但共和党更有理由相信潘兴会站在自己一边,因为潘兴的岳父“弗朗西斯·沃伦”是前共和党参议员。

对于潘兴的仰慕者而言,他是何党何派都不重要。民主党众议员“盖伊·坎贝尔”(Guy Campbell)提议让两党都提名潘兴做总统候选人,理由是“除了成为总统,美国没有更高的荣誉来表彰潘兴”。

在两方势力的极力争取下,爱荷华州的一家报纸这样形容潘兴,“一颗摇钱树,双方都在拉拢的摇钱树”。

很多美国人心中潘兴的形象被神化,当时的海报上将潘兴和古代的十字军联系起来

面对民主党和共和党两方的极力争取,潘兴本人始终不置可否(有人称其态度暧昧)。用《纽约时报》引述潘兴的一句话讲,“既没兴趣也没时间谈论政治”。

不出所料,潘兴的沉默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也加剧了各方的猜测。当时《华盛顿邮报》评价到:“如今,在那些有总统抱负的政客们心中,一个名字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他就是潘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已然发生了变化......

那个不苟言笑的将军

尽管潘兴本人似乎有点“不情愿”,但是他参加竞选的消息终于在1920年4月传出,并迅速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但它来的实在是太晚了。

事实证明,“总统选举与明星出道一样,是有保质期的”。虽然潘兴的支持者们正以远超他本人意愿力度推进着选举一事,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此时距离1920年大选只有半年时间了。

4月中旬,美国《文学文摘》(the Literary Digest)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共和党14位潜在的候选人中,潘兴仅排在第9位。

更让人沮丧的是,排在榜首的是另一位将军——“伦纳德·伍德”少将。二者年纪相仿,潘兴军衔更高,但伍德成名更早,且与前总统“老罗斯福”关系匪浅,受很多人支持。

说潘兴不苟言笑,但也绝非令人害怕的那种,图为他和小朋友在一起

针对调查的数据,一些人分析认为:作为一个意志坚定、行事严谨的将军,潘兴常被认为是“不苟言笑”,看起来没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在军队支持率方面,潘兴也未能达到预期。士兵们敬重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却不一定爱戴他,这或许与他的风格有关。由于潘兴治军严格、要求严苛,常被西点军校的学员称为“黑桃杰克”。一战时,听闻潘兴要来,连英国人、法国人都大惊失色道“恐怖的杰克要来了!”

当时发行量很大的《蒙西杂志》(Munsey’s Magazine)还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是,“如果归国士兵所说的是真的,那么潘兴对于美国远征军的意义并不能等同于格兰特之于联邦军队的意义。士兵们只有钦佩之意,却没有爱戴之情”。

没能握紧士兵和军属们的选票确实是巨大损失,尽管如此潘兴仍然有希望问鼎白宫......

尤利西斯·格兰特是南北战争中的北军总司令,颇受人们爱戴

当然还是“钱”的问题

1920年6月,美国共和党人云集芝加哥,讨论推举“总统候选人”。对于潘兴及支持者而言,讨论陷入僵局是他们最期待的场面,如此潘兴就能出面“救场”,成为候选人。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确实出现了。“伦纳德·伍德”少将和伊利诺伊州州长“弗兰克·洛登”之间陷入了僵局,接连7次的投票中没有一个能获得多数票。

出人意料的是,共和党人没请潘兴救场,反而是选择了一位折中的候选人——“沃伦·哈丁”,据说他刚巧得到了来自石油商人的关键财政支持

沃伦·哈丁以执政慵懒著称,在任期间丑闻迭出,常领着内阁成员喝酒打牌,也称“扑克内阁”

美国的政圈终究没有需要这位一战“英雄”救场,至此潘兴的“问鼎白宫”之路就基本结束了。

历史学家“弗兰克·冯 德弗尔”(Frank. van Vandiver)在他的著作《潘兴》一书中写道:“潘兴希望有人召唤他前去服务,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感到悲伤和些许宽慰。”

后来,有传言说潘兴可能会在美国民主党的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资格,当然也没了下文。民主党提名了俄亥俄州州长“詹姆斯·考克斯”(他的副手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最终输给了哈丁。

晚年的潘兴基本远离了政治。在任职美国陆军参谋长期间,经他提出的“潘兴地图”基本具备了美国州际公路的雏形。退役后他撰写的回忆录《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还获得了1932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潘兴的回忆录《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这套书很早就有汉译本,翻译上略有不同

1948年,“铁锤将军”潘兴去世。仅仅4年后,美国陆军的一位上将“艾森奥威尔”成功问鼎白宫。与潘兴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世界大战里走来的司令。不同的是,艾森豪威尔身后站满了垄断财团。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