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到现代:全球奴隶制史
罗马统治时期士麦那(今伊兹密尔)被锁链束缚的奴隶,公元200年。/ 照片由Jun拍摄,阿什莫林博物馆,维基共享资源
2019年全球估计有4000万人遭受某种形式的奴役,其中25%为儿童。
由马修·A·麦金托什策划/审阅
公共历史学家
引言
奴隶制的历史跨越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多种文化、民族和宗教。同样,其受害者来自许多不同的种族和宗教群体。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不同奴隶制体系中,奴隶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地位差异巨大[1]。
奴隶制在狩猎采集人群中相对罕见[2],因为它是在社会分层条件下发展起来的[3]。奴隶制在最早的文明中就已存在(如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奴隶制在《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860年)中有所体现,该法典将其视为既存制度[5]。奴隶制在古代世界广泛存在,几乎存在于所有古代文明中,包括罗马帝国。欧洲在中世纪早期奴隶制逐渐减少,尽管在某些地区仍有实践。在地中海数个世纪的战争中,基督徒和穆斯林互相俘虏对方为奴隶[6]。伊斯兰奴隶制主要涵盖西亚和中亚、北非和东非、印度以及欧洲,从7世纪持续到20世纪。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以及一些西非王国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1600年后。
13世纪也门的奴隶市场。 /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尽管奴隶制如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合法,但人口贩卖仍是一个国际问题,据2013年估计,有2500万至4000万人被奴役,其中大部分在亚洲[7]。在1983-2005年的第二次苏丹内战期间,人们被掳为奴隶[8]。20世纪90年代末有证据显示,西非可可种植园存在系统性的儿童奴役和贩卖[9]。
21世纪的奴隶制仍在继续,每年产生1500亿美元的利润;现代交通使得人口贩卖更加容易[10]。武装冲突地区的民众尤其脆弱[11]。2019年全球估计有4000万人遭受某种形式的奴役,其中25%为儿童[10]。61%[注1]被用于强迫劳动,主要在私营部门。38%[注2]生活在强迫婚姻中[10]。其他现代奴隶制形式包括儿童兵、性交易和性奴役。
起源
约公元前1480年,阿拉卡赫(今Tell Atchana)的伊德里米与基祖瓦特纳(今西里西亚)的皮利亚之间的逃亡奴隶条约。/ 照片由大英博物馆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奴隶制的证据早于文字记录;这一制度在许多[12]甚至大多数文化中存在[13]。大规模奴隶制需要经济剩余和高人口密度才能维持[14]。由于这些因素,奴隶制实践在新石器革命期间农业发明后(约11000年前)才得以扩展[15]。
奴隶制存在于与苏美尔一样古老的文明中,也几乎存在于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中,包括古埃及、古代中国、阿卡德帝国、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古印度、罗马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哈里发和苏丹国、努比亚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洲文明[16]。古代奴隶制包括债务奴隶、犯罪惩罚、战俘奴役、遗弃儿童以及奴隶所生子女的奴役[17]。
非洲
概述
13世纪的非洲——主要贸易路线和国家、王国及帝国地图。/ 地图由Runehelmet制作,维基共享资源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奴隶制在非洲是普遍的,是日常生活结构的一部分。“奴隶制在不同社会中有不同形式:有宫廷奴隶、并入王公军队的奴隶、家庭和家内奴隶、在土地上工作的奴隶、工业奴隶、信使和中间人,甚至还有商人奴隶”[19]。16世纪,欧洲开始在出口贸易中超越阿拉伯世界,将奴隶从非洲运往美洲。荷兰在17世纪将亚洲奴隶进口到其好望角殖民地(今开普敦)。1807年,英国(已拥有一个小型沿海领土,用于安置被解放的奴隶,位于塞拉利昂的弗里敦)通过《1807年奴隶贸易法案》宣布国际奴隶贸易为非法[20]:42,美国也在1808年跟进[21]。
在塞内冈比亚,1300至1900年间,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隶。在西苏丹的早期伊斯兰国家,包括加纳(750-1076)、马里(1235-1645)、塞古(1712-1861)和桑海(1275-1591),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隶。最早的阿肯国家博诺曼在17世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为奴隶。19世纪塞拉利昂约一半人口由奴隶组成。在喀麦隆的杜阿拉人、下尼日尔的伊博人和其他民族、刚果以及安哥拉的卡桑杰王国和乔奎人中,至少一半人口是奴隶。阿散蒂和约鲁巴人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隶,博诺人也是如此[22]。卡内姆的人口约三分之一是奴隶。在博尔努(1396-1893)可能达到40%。1750至1900年间,富拉尼圣战国家的全部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奴隶。由豪萨人在尼日利亚北部和喀麦隆建立的索科托哈里发国在19世纪有一半人口是奴隶。据估计,阿拉伯-斯瓦希里桑给巴尔多达90%的人口是奴隶。马达加斯加约一半人口是奴隶。
埃塞俄比亚的奴隶制一直持续到1942年。反奴隶制协会估计,在20世纪30年代初有200万奴隶,而当时总人口估计在800万至1600万之间[28]。最终在1942年8月26日由皇帝海尔·塞拉西下令废除[29]。
当英国在20世纪初首次对索科托哈里发国及周边地区实施统治时,那里约有200万至250万奴隶[30]。尼日利亚北部的奴隶制最终在1936年被废除[31]。
埃利基亚·姆博科洛,1998年4月,《外交世界报》。引述:“非洲大陆通过所有可能的路线被剥夺了其人力资源。穿越撒哈拉、通过红海、从印度洋港口出发,再跨越大西洋。至少十个世纪以来(从9世纪到19世纪),奴隶贸易为穆斯林国家谋利。”他继续写道:“通过红海出口的奴隶有400万,通过印度洋斯瓦希里港口出口的另有400万,跨撒哈拉商队路线可能多达900万,而跨大西洋的奴隶则有1100万至2000万(根据作者不同)”[32]
撒哈拉以南非洲
阿拉伯奴隶商队穿越撒哈拉运送非洲奴隶。/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桑给巴尔曾是东非主要的奴隶贸易港口,在19世纪东非奴隶贸易和阿曼阿拉伯人统治期间,每年有多达5万名奴隶通过该城市[33]。
在16世纪之前,从非洲出口的奴隶大部分从东非运往阿拉伯半岛。桑给巴尔成为这一贸易的主要港口[34]。阿拉伯奴隶贩子与欧洲奴隶贩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经常亲自进行突袭,有时深入非洲大陆。他们的市场也更倾向于购买女性奴隶而非男性[35]。
东海岸欧洲竞争对手的增加使得阿拉伯商人将注意力集中在穿越撒哈拉的奴隶商队路线上,从萨赫勒到北非。德国探险家古斯塔夫·纳赫蒂加尔在1870年报告称,看到奴隶商队从博尔努的库卡瓦出发,前往的黎波里和埃及。直到1898年,奴隶贸易仍是博尔努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中非共和国东部地区由于19世纪苏丹的突袭,人口至今未能恢复,人口密度仍低于1人/平方公里[36]。19世纪70年代,欧洲反对奴隶贸易的举措导致苏丹北部经济危机,引发了马赫迪势力的崛起。马赫迪的胜利建立了一个伊斯兰国家,迅速恢复了奴隶制[37][38]。
欧洲参与东非奴隶贸易始于葡萄牙在16世纪初建立印度邦。从那时到19世纪30年代,每年约有200名奴隶从莫桑比克出口,类似的数字也适用于伊比利亚联盟(1580-1640)期间从亚洲运往菲律宾的奴隶。
“中间通道”,即奴隶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旅程,奴隶被成排安置在船舱中,这只是葡萄牙、美国、荷兰、丹麦-挪威[41]、法国、英国等参与的著名三角贸易中的一个环节。在加勒比港口卸下奴隶的船只装载糖、靛蓝、原棉和后来的咖啡,然后前往利物浦、南特、里斯本或阿姆斯特丹。从欧洲港口出发前往西非的船只则装载印花棉布(部分原产于印度)、铜器、锡盘和锅、铁条(比黄金更贵重)、帽子、小饰品、火药、火器和酒精。
大西洋奴隶贸易在18世纪末达到顶峰,当时在西非内陆突袭中捕获的奴隶数量最多。这些突袭通常由非洲国家进行,如博诺国、奥约帝国(约鲁巴)、刚果帝国、贝宁王国、富塔贾隆伊玛目国、富塔托罗王国、科亚王国、卡索王国、卡布王国、芳蒂联邦、阿散蒂联邦、阿罗联邦和达荷美王国[42][43]。欧洲人很少进入非洲内陆,因为害怕疾病和激烈的非洲抵抗。奴隶被带到沿海前哨,用以交换货物。这些捕获的人被欧洲商人运往新世界的殖民地。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英国获得了将非洲俘虏运往西班牙美洲的垄断权(asiento de negros)。据估计,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商人从非洲运出的奴隶有1200万至2000万,其中约15%在这可怕的航程中死亡,许多人在艰难的“中间通道”中丧生。
19世纪阿拉伯奴隶贩子及其俘虏沿鲁伍马河(今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绘画,由大卫·利文斯通绘制。/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在谈到东非奴隶贸易时,大卫·利文斯通在他的日记中说:
“夸大其罪恶是完全不可能的。”[44]
1866年在非洲大湖区旅行时,利文斯通描述了一条奴隶的踪迹:
“1866年6月19日——我们经过一个女人,她被绑在树上死去,当地人解释说,她无法跟上其他奴隶的步伐,她的主人决定如果她恢复,她不会成为任何人的财产。
1866年6月26日——……我们经过一个被枪击或刺穿身体的奴隶妇女,躺在路上:一群男人站在一百码外的一边,另一群妇女站在另一边,看着;他们说那天早上经过的一个阿拉伯人因失去他为她支付的价格而愤怒地做了这件事,因为她再也无法行走。
1866年6月27日——今天我们遇到一个死于饥饿的男人,因为他非常瘦弱。我们的一个人迷路了,发现许多奴隶戴着奴隶棒,被主人遗弃,因为缺乏食物;他们太虚弱了,无法说话或说出他们来自哪里;有些还很小。”[45]
“我在这个国家见过的最奇怪的疾病似乎是心碎,它袭击了被俘并被奴役的自由人……二十一人被解开了锁链,因为现在安全了;然而所有人都立刻逃跑了;但仍有八人和其他许多人戴着锁链,在渡河三天后死去。他们描述的唯一痛苦是在心脏,并正确地将手放在那个位置,尽管许多人认为心脏位于胸骨的高处。”[46]
达荷美国王盖佐。/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非洲国家在奴隶贸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奴隶制在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欧洲人介入之前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普遍做法。奴隶制有三种类型:通过征服成为奴隶的人、因未偿还债务成为奴隶的人,以及父母将其交给部落酋长作为奴隶的人。酋长们将奴隶交换给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奥斯曼人或欧洲买家,换取朗姆酒、香料、布料或其他商品[47]。在那个时代,非洲人、土耳其人、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之间贩卖俘虏或囚犯是常见做法。然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需求的增加,主要服务于契约奴役的地方制度扩大了。因此,欧洲奴隶贸易成为奴隶贸易概念在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宗教和政治动态中最关键的变化。它最终破坏了地方经济和政治稳定,因为村庄的重要劳动力被运往海外,奴隶袭击和内战变得普遍。以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惩罚的罪行现在可以通过奴役来惩罚[48]。
在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刚果王国就已存在奴隶制。尽管在他的王国中建立了奴隶制,刚果的阿方索一世认为奴隶贸易应受刚果法律的约束。当他怀疑葡萄牙人接收非法奴役的人进行贩卖时,他在1526年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恳求他停止这种做法[49]。
达荷美的国王们将他们的战俘卖到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否则这些人可能会在被称为“年度习俗”的仪式中被杀。作为西非主要的奴隶国家之一,达荷美与邻近民族的关系变得极不受欢迎。像东部的班巴拉帝国一样,卡索王国严重依赖奴隶贸易来维持经济。一个家庭的地位由其拥有的奴隶数量来体现,这导致了仅以获取更多俘虏为目的的战争。这一贸易使卡索与非洲西海岸的欧洲定居点接触日益增多,尤其是法国人[53]。贝宁在16和17世纪通过与欧洲的奴隶贸易变得越来越富有;来自内陆敌国的奴隶被出售,并由荷兰和葡萄牙船只运往美洲。贝宁湾的海岸很快被称为“奴隶海岸”[54]。
19世纪40年代,达荷美的国王盖佐说:[9][55]
“奴隶贸易是我人民的统治原则。它是他们财富的源泉和荣耀……母亲用战胜敌人并将其奴役的胜利音符哄孩子入睡……”
1807年,在内外压力下,英国宣布国际奴隶贸易为非法。皇家海军被部署以防止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西非和阿拉伯的奴隶贩子。据称,邦尼(现尼日利亚)的国王对英国干预停止奴隶贸易感到不满[56]。
“我们认为这一贸易必须继续。这是我们神谕和祭司的裁决。他们说,无论你们的国家多么伟大,都无法阻止上帝亲自命定的贸易。”
奴隶的检查和销售。/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约瑟夫·米勒指出,非洲买家更倾向于男性,但实际上,妇女和儿童更容易被捕获,因为男性会逃跑。那些被捕获的人会因各种原因被出售,如食物、债务或奴役。一旦被捕获,前往海岸的旅程会使许多人死亡并削弱其他人。疾病吞噬了许多人,食物不足也损害了那些到达海岸的人的健康。坏血病非常普遍,以至于被称为“罗安达病”(Luanda sickness)[57]。那些在旅途中死亡的人被认为死于营养不良。由于食物有限,水的情况可能同样糟糕。痢疾普遍存在,港口卫生条件差也无济于事。由于供应不足,奴隶们没有最好的衣物,这使他们更容易患病[57]。
如果说对疾病的恐惧带来了恐怖,那么被俘奴隶的心理同样可怕。关于被俘原因最普遍的假设是欧洲人是食人族。故事和谣言传播开来,说白人抓非洲人是为了吃掉他们[57]。奥劳达·埃奎亚诺讲述了他关于奴隶在港口遭遇痛苦的经历。他谈到自己在奴隶船上的第一刻,并询问自己是否会被吃掉[58]。然而,对奴隶来说最糟糕的才刚刚开始,水上的旅程更加恐怖。每100名被俘的非洲人中,只有64人能到达海岸,只有约50人能到达新世界[57]。
其他人认为,奴隶贩子有既得利益去捕获而非杀害奴隶,并保持俘虏的生存;再加上不成比例地移除男性和引入美洲新作物(木薯、玉米),这将使1760-1810年左右西非特定地区以及半个世纪后的莫桑比克和邻近地区的总人口下降有限。还有人推测,在非洲内部,女性最常被捕获为新娘,而她们的男性保护者则是“附带捕获品”,如果没有出口市场,他们可能会被杀害。
英国议会废除奴隶贸易200周年纪念,刻在英国两英镑硬币上。/ 照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英国探险家芒戈·帕克在穿越曼丁卡地区时遇到了一群奴隶:
“他们都很好奇,但起初他们用恐怖的目光看着我,并反复询问我的同胞是否是食人族。他们非常想知道奴隶渡过咸水后的遭遇。我告诉他们,奴隶们被用于耕种土地;但他们不相信我……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白人购买黑人是为吃掉他们,或卖给其他人以后吃掉,这自然使奴隶们对前往海岸的旅程感到极度恐惧,以至于奴隶贩子不得不一直用锁链束缚他们,并严密监视,以防他们逃跑。”[5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橡胶这一劳动密集型收获的需求推动了边疆扩张和强迫劳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自由邦的个人君主制中,为提取橡胶进行了大规模杀戮和奴役[60]。
船上的非洲人
用于将奴隶运往欧洲和美洲的奴隶船插图。/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斯蒂芬妮·斯莫尔伍德在她的著作《咸水奴隶制》中,用埃奎亚诺在船上的描述来说明大多数奴隶的一般想法:
“然后,”我说,“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从未听说过他们?”他们告诉我因为他们住得非常遥远。然后我问他们的女人在哪里?他们有像他们自己一样的女人吗?我被告知他们有。“那么为什么,”我说,“我们看不到她们?”他们回答说,因为她们被留在了后面。我问船怎么能航行?他们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但我看到桅杆上挂着布,借助绳索的帮助,船就能前进;白人有一些咒语或魔法,当他们喜欢时,可以放入水中停止船只。我对这个叙述感到非常惊讶,真的以为他们是精灵。因此我非常希望离开他们,因为我预计他们会牺牲我;但我的愿望是徒劳的——因为我们被安排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61]
像这样的叙述引发了许多问题,因为一些奴隶在旅途中变得哲学化。斯莫尔伍德指出,奴隶面临的挑战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形而上的。身体上的挑战显而易见,如克服容量限制、船舱空间不足和食物短缺。形而上的挑战则很独特,因为开阔的海洋会挑战非洲奴隶对海洋可居住性的看法[61]。本质上,海洋之旅将成为非洲人最大的恐惧,使他们一直处于敬畏之中。加上对海洋知识的缺乏,非洲人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焦虑世界。然而,欧洲人也害怕海洋,但程度不及非洲人。其中一个困境与时间感有关。非洲人用季节性天气来预测时间和日期。月亮是一种计时方式,但像其他文化一样使用。在海上,非洲人用月亮来最好地计算天数,但海洋没有季节变化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海上度过了多久[61]。
然而,在船上数天数并不是主要优先事项。生存航程才是主要的恐怖。没有人能逃脱疾病,因为近距离接触使每个人都感染了,包括船员。死亡如此普遍,以至于船只被称为“浮动的坟墓”[61]。最让非洲人震惊的是船上如何处理死亡。斯莫尔伍德说,非洲人对死亡的传统是细致且以社区为基础的。在船上,尸体会被扔进海里。因为海洋代表不祥之兆,海中的尸体代表一种炼狱,而船则代表一种地狱。最终,完成旅程的非洲人将战胜疾病、营养不良、狭窄空间、近距离的死亡和船只的创伤。
在19世纪阿尔及利亚摄政时期,阿尔及尔有多达150万基督徒和欧洲人被俘并被迫为奴[62]。这最终导致1816年英国和荷兰对阿尔及尔的轰炸,迫使阿尔及尔的统治者释放了许多奴隶。
现代时期
阿尔及尔的基督徒奴隶,1706年。/ 图片由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尼日利亚和贝宁有报道称存在儿童交易。在加纳部分地区,一个家庭可能会因犯罪而被迫交出一名处女女性,在受害家庭中充当性奴隶。在这种情况下,该女性不会获得“妻子”的头衔或地位。在加纳、多哥和贝宁的部分地区,尽管自1998年起在加纳非法,但神社奴隶制仍然存在。在这种仪式奴役制度中,有时被称为trokosi(在加纳)或voodoosi(在多哥和贝宁),年轻的处女女孩被作为奴隶送给传统神社,并被祭司性利用,同时为神社提供无偿劳动。
1999年《中东季刊》的一篇文章报道,奴隶制在苏丹是地方性的[64]。第二次苏丹内战期间被绑架的人数估计在1.4万至20万之间[65]。
在第二次苏丹内战期间,人们被掳为奴隶;绑架人数估计在1.4万至20万之间。丁卡妇女和儿童的绑架很常见[8]。在毛里塔尼亚,估计有60万男性、女性和儿童,即人口的20%,目前仍被奴役,其中许多被用作抵债劳工[66]。毛里塔尼亚的奴隶制在2007年8月被刑事化[67]。
在2003年开始的达尔富尔冲突期间,许多人被金戈威德民兵绑架,并作为农业劳工、家仆和性奴被贩卖[68][69][70][71]。
在尼日尔,奴隶制也是一种当前现象。尼日尔的一项研究发现,有80多万人被奴役,几乎占人口的8%。尼日尔在2003年制定了反奴隶制条款[75][76]。在2008年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中,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社区法院宣布,尼日尔共和国未能保护哈迪贾图·马尼·科劳免受奴役,并判给马尼1000万西非法郎(约合2万美元)的赔偿[77]。
性奴役和强迫劳动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很常见[78][79][80]。
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许多俾格米人从出生起就属于班图人的奴隶[81][82]。
20世纪90年代末有证据显示,西非可可种植园存在系统性的儿童奴役和贩卖;参见巧克力和奴隶制一文[9]。
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数据,2002年仅科特迪瓦就有超过10.9万名儿童在可可农场从事“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83]。
2014年4月14日至15日晚,一群武装分子袭击了尼日利亚奇博克的政府女子中学。他们闯入学校,假装是警卫[84],告诉女孩们出来跟他们走[85]。大量学生被卡车带走,可能进入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已知的据点桑比萨森林的孔杜加地区[85]。奇博克的房屋也在事件中被烧毁[86]。据警方称,袭击中约有276名儿童被带走,截至5月2日,其中53人逃脱[87]。其他报道称,有329名女孩被绑架,53人逃脱,276人仍下落不明[88][89][90]。学生们被迫改信伊斯兰教[91],并与博科圣地成员结婚,据称“新娘价格”为每人2000奈拉(12.50美元/7.50英镑)[92][93]。许多学生被带到邻国乍得和喀麦隆,有目击者称看到学生们与武装分子一起越境,还有桑比萨森林的村民看到这些学生[93][94]。
2014年5月5日,一段视频出现,博科圣地领导人阿布巴卡尔·谢考声称对绑架事件负责。谢考声称“安拉指示我卖掉她们……我将执行他的指示”[95],并表示“我的宗教允许奴隶制,我将抓捕人们并奴役他们。”[96]他说这些女孩不应该在学校,而应该结婚,因为年仅9岁的女孩就适合结婚[95][96]。
利比亚奴隶贸易
在第二次利比亚内战期间,利比亚人开始抓捕[97]一些试图通过利比亚前往欧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移民,并在奴隶市场上出售他们[98][99]。奴隶通常被赎回家人,在赎金支付之前,他们可能遭受酷刑、被迫劳动,有时被劳动至死,如果一段时间后仍未支付赎金,最终可能被处决或饿死。女性经常被强奸并用作性奴,卖到妓院[100][101][102][103]。
许多儿童移民也在利比亚遭受虐待和强奸[104][105]。
美洲
概述
对于西班牙美洲的奴隶贸易,银行家和贸易公司实际上必须向西班牙国王支付许可证费用,称为Asiento de Negros,但未知数量的贸易是非法的。1670年后,西班牙帝国大幅衰落,他们将部分奴隶贸易外包给荷兰(1685-1687)、葡萄牙、法国(1698-1713)和英国(1713-1750),还为荷兰、英国和法国美洲提供加勒比群岛上的有组织仓库。与此同时,奴隶贸易成为私营企业的核心业务。
在土著民族中
巴西,1860年,一名年轻男孩与一名被奴役的女性。/ 照片由Museu Afro Brasil(圣保罗)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在前哥伦布时期的中美洲,奴隶制最常见的形式是战俘和债务奴隶。无法偿还债务的人可能被判为债权人工作,直到债务还清。战争对玛雅社会很重要,因为对周边地区的袭击提供了祭祀所需的人牲以及建造寺庙的奴隶[106]。大多数祭祀的受害者是战俘或奴隶[107]。奴隶制通常不是世袭的;奴隶的孩子生来自由。在印加帝国,工人需服mita代替税收,通过为政府工作来支付。每个ayllu(扩展家庭)会决定派哪个家庭成员去工作。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劳役或徭役是否算作奴隶制。西班牙人采用了这一制度,尤其是玻利维亚的银矿[108]。
新世界其他拥有奴隶的社会和部落包括巴塔哥尼亚的特维尔切人、德克萨斯的科曼奇人、多米尼加的加勒比人、巴西的图皮南巴人、从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沿海的渔业社会,如尤洛克人,以及波尼人和克拉马斯人[109]。太平洋西北海岸的许多土著民族,如海达人和特林吉特人,传统上以凶猛的战士和奴隶贩子闻名,袭击远至加利福尼亚的地区。奴隶制是世袭的,奴隶是战俘。在一些太平洋西北部落中,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隶[110][111]。英国人约翰·R·朱伊特曾于1802年在其船只被俘时生还,他的回忆录《朱伊特的叙事》详细描述了作为奴隶的生活,并断言大量奴隶被持有。
巴西
巴西的奴隶制,约翰·莫里茨·鲁根达斯。/ 图片由Itaú Cultural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奴隶制是巴西殖民地经济的支柱,尤其是在采矿和甘蔗生产领域[112]。大西洋奴隶贸易中35.3%的奴隶被运往巴西。巴西获得了400万奴隶,比其他任何国家多150万[113]。大约从1550年开始,葡萄牙人开始交易非洲奴隶来经营甘蔗种植园,因为当地的图皮人逐渐减少。尽管葡萄牙首相塞巴斯蒂昂·若泽·德·卡瓦略·梅洛(第一任庞巴尔侯爵)于1761年2月12日废除了葡萄牙本土的奴隶制,但其海外殖民地的奴隶制仍在继续。奴隶制在各个阶层中都有实践。奴隶被上层和中产阶级、穷人甚至其他奴隶所拥有[114]。
来自圣保罗的班德拉探险队(Bandeirantes)主要是葡萄牙人和土著混血的后裔,他们稳步向西渗透,寻找印第安奴隶。沿亚马逊河及其主要支流,反复的奴隶袭击和惩罚性攻击留下了痕迹。一位法国旅行者在18世纪40年代描述了数百英里的河岸无人烟,曾经繁荣的村庄被摧毁和荒废。在亚马逊盆地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巴西南部和巴拉圭的瓜拉尼人中,耶稣会士以军事方式组织了他们的耶稣会聚落(Jesuit Reductions),以对抗奴隶贩子。19世纪中后期,许多美洲印第安人被奴役在橡胶种植园工作[115][116][117]。
被印第安奴隶猎人捕获的瓜拉尼家庭。让·巴蒂斯特·德布雷绘。/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逃亡的奴隶组成了马龙社区(Maroon communities),这些社区在巴西和其他国家如苏里南、波多黎各、古巴和牙买加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巴西,马龙村庄被称为palenques或quilombos。马龙人通过种植蔬菜和狩猎生存,他们还袭击种植园。在这些袭击中,马龙人会焚烧庄稼、偷窃牲畜和工具、杀死奴隶主,并邀请其他奴隶加入他们的社区[118]。
让-巴蒂斯特·德布雷(Jean-Baptiste Debret)是一位19世纪早期活跃在巴西的法国画家,最初以绘制巴西皇室成员的肖像开始,但很快开始关注黑人和土著居民的奴隶制问题。他关于这一主题的画作(本页出现两幅)帮助引起了欧洲和巴西本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119]。
克拉珀姆教派(Clapham Sect)是一群福音派改革者,他们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为英国利用其影响力和权力停止向巴西贩卖奴隶而奔走。除了道德上的顾虑,奴隶生产的巴西糖的低成本意味着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无法与巴西糖的市场价格匹敌,而到19世纪,每个英国人每年消耗16磅(7公斤)糖。这种结合导致英国政府强烈要求巴西结束这一做法,巴西在几十年内逐步实现了这一目标[119]。
首先,1850年外国奴隶贸易被禁止。然后,1871年奴隶的儿子们获得自由。1885年,60岁以上的奴隶获得自由。巴拉圭战争(Paraguayan War)促成了奴隶制的终结,因为许多奴隶以自由为条件入伍。在殖民时期的巴西,奴隶制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而非种族状况。
当时一些最伟大的人物,如作家马查多·德·阿西斯(Machado de Assis)和工程师安德烈·雷布萨斯(André Rebouças)都有黑人血统。
巴西1877-78年的大旱灾(Grande Seca)在棉花种植的东北部导致了重大动荡、饥荒、贫困和内部迁移。富有的种植园主急于将他们的奴隶卖到南方,民众的抵抗和怨恨情绪增长,激发了众多解放社团。到1884年,他们成功在塞阿拉省全面禁止了奴隶制[120]。1888年5月13日,《黄金法》(Lei Áurea)在全国范围内合法结束了奴隶制[121]。巴西是西半球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121]。在现代,丹麦-挪威于1802年废除了奴隶贸易。
英国和法国的加勒比地区
安提瓜的奴隶切割甘蔗,英国殖民地,1823年。/ 图片由大英图书馆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奴隶制在法国和大英帝国控制的加勒比地区普遍使用。巴巴多斯、圣基茨、安提瓜、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等小安的列斯群岛是加勒比地区第一批重要的奴隶社会,到17世纪末开始广泛使用非洲奴隶,因为其经济从糖生产转型[122]。
英格兰在加勒比地区拥有多个产糖岛屿,尤其是牙买加、巴巴多斯、尼维斯和安提瓜,这些岛屿提供了稳定的糖销售;奴隶劳动生产了这些糖[123]。到1700年代,巴巴多斯的奴隶数量超过了所有北美大陆英国殖民地的总和。由于巴巴多斯没有很多山脉,英国人能够清理土地种植甘蔗。契约仆人最初被送到巴巴多斯在甘蔗田工作。这些契约仆人受到如此恶劣的对待,以至于未来的契约仆人不再去巴巴多斯,导致劳动力不足。这时英国人开始引进非洲奴隶。对英国种植园主来说,依赖奴隶劳动是他们从甘蔗糖生产中获利所必需的,因为英国和其他欧洲地区对糖的需求不断增长。
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4)中的胜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扩大了其在奴隶贸易中的角色[124]。特别重要的是与法国成功秘密谈判获得西班牙奴隶贸易的三十年垄断权,称为Asiento de Negros。英国女王安妮还允许弗吉尼亚等北美殖民地制定促进黑人奴隶制的法律。安妮秘密与法国谈判以获得其对Asiento的批准[125]。她向议会夸耀自己成功从法国手中夺走了Asiento,伦敦庆祝她的经济胜利[126]。大多数奴隶贸易涉及向加勒比和墨西哥的西班牙殖民地销售,以及向英国在加勒比和北美的殖民地销售[127]。历史学家维尼塔·里克斯(Vinita Ricks)表示,协议分配给安妮女王“所有利润的22.5%(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为28%)作为她的个人财富。”里克斯总结说,女王“与奴隶贸易收入的联系意味着她不再是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她对此有既得利益。”[128]
到1778年,法国每年进口约1.3万名非洲人奴役到法属西印度群岛[129]。
为了规范奴隶制,路易十四在1685年颁布了《黑人法典》(code noir),该法典赋予奴隶某些人权和主人责任,主人有义务为奴隶提供食物、衣物和一般福利。圣多明各(后来的海地)的自由黑人拥有三分之一的种植园财产和四分之一的奴隶[130]。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于1794年2月4日废除了奴隶制。当拿破仑显然打算在海地重新建立奴隶制时,德萨林(Dessalines)和佩蒂翁(Pétion)在1802年10月转变立场。1804年1月1日,根据1801年专制宪法的新领导人让-雅克·德萨林宣布海地为自由共和国[131]。因此,海地成为西半球第二个独立国家,仅次于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成功的奴隶起义[132]。
18世纪迪克·瓦尔肯堡(Dirk Valkenburg)的绘画,展示种植园奴隶在仪式舞蹈中。/ 图片由Statens Museum for Kunst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英格兰的白厅于1833年宣布,其领土上的奴隶将在1840年前完全获得自由。与此同时,政府告诉奴隶他们必须留在种植园,并在接下来的六年中具有“学徒”身份。
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西班牙港,1834年8月1日,一群主要是年老的黑人在政府大厦前聆听总督关于新法律的讲话时开始高呼:“Pas de six ans. Point de six ans”(“不要六年。不要六年”),淹没了总督的声音。和平抗议持续进行,直到通过废除学徒制的决议,实际自由得以实现。1838年8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特立尼达成为英国第一个完全废除奴隶制的殖民地[133]。
加拿大
奴隶制在加拿大由原住民实行,并在欧洲殖民加拿大期间持续存在[134]。据估计,1671年至1831年间,法国殖民地加拿大及后来的英属北美有4200名奴隶[135]。其中三分之二为土著血统(通常称为panis)[136],其余三分之一为非洲裔[135]。他们是家仆和农场工人[137]。在英国统治期间,黑人奴隶数量增加,尤其是在1783年后联合帝国忠诚者(United Empire Loyalists)的到来[138]。今天的一小部分黑人加拿大人是这些奴隶的后裔[139]。
加拿大的奴隶制通过判例法结束;在19世纪初通过代表寻求解放的奴隶提起的司法诉讼中,奴隶制在下加拿大和新斯科舍逐渐变得不可执行[140]。例如,在下加拿大,18世纪90年代末的法院判决后,“奴隶不能被强迫服务超过他愿意的时间,并且……可以随时离开主人”[141]。上加拿大在1793年通过了《反奴隶制法》(Act Against Slavery),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奴隶制法案之一[142]。1834年,随着英国议会通过《1833年奴隶制废除法案》(Slavery Abolition Act 1833),奴隶制在整个大英帝国(包括加拿大)被正式禁止。这些措施导致许多黑人(自由人和奴隶)在美国独立战争后迁移到加拿大,被称为黑忠诚者(Black Loyalists);1812年战争后,又有许多黑人难民(Black Refugees)定居加拿大。19世纪中叶,英属北美成为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oad)的终点站,这是一个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用来逃脱奴隶制的路线网络。
拉丁美洲
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苏里南奴隶种植园的葬礼。约1840-1850年间印制的彩色平版画,经数字化修复。/图片由特罗彭博物馆和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橡胶这一劳动密集型作物的需求推动了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边疆扩张和奴隶制。在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土著居民被奴役作为橡胶繁荣的一部分[143]。在中美洲,割胶工人参与奴役原住民瓜图索-马莱库人从事家庭服务[144]。
美国
1619年8月下旬,由罗伯特·里奇(第二代沃里克伯爵)拥有的私掠船“白狮号”(悬挂荷兰国旗)抵达弗吉尼亚的康福特角(位于詹姆斯敦殖民地下游数英里处),载有第一批有记录的从非洲运至弗吉尼亚的奴隶。这些约20名非洲人来自现今的安哥拉。他们是被“白狮号”船员从葡萄牙奴隶船“圣若昂·巴普蒂斯塔号”上带走的[145][146]。
历史学家对奴隶制是否始于该殖民地存在分歧,因为至少其中一些人具有契约仆役的身份。奥尔登·T·沃恩表示,大多数人认为到1640年时已同时存在黑人奴隶和契约仆役[147]。
被带到新世界的非洲奴隶中,仅有少数(可能仅占总数的5%)进入英属北美。绝大多数奴隶被送往加勒比糖业殖民地、巴西或西属美洲。
至1680年代,随着英格兰皇家非洲公司的巩固,越来越多的非洲奴隶抵达英国殖民地,这一制度继续受到英国政府的保护。殖民者开始大规模购买奴隶。
- **1640年**:弗吉尼亚法庭判处约翰·庞奇终身奴役,标志着英国殖民地最早对奴隶制的法律认可[148]。
- **1641年**:马萨诸塞将奴隶制合法化[149]。
- **1650年**:康涅狄格将奴隶制合法化。
- **1652年**:罗德岛禁止奴役任何白人或黑人超过十年或超过24岁[150][151]。
- **1654年**:弗吉尼亚在非洲人安东尼·约翰逊(前契约仆役)起诉另一非洲人约翰·卡索尔非契约仆役而是“终身奴隶”后,承认“黑人拥有同种族奴隶的权利”[152]。
- **1661年**:弗吉尼亚正式以法令承认奴隶制。
- **1662年**:弗吉尼亚法令规定子女身份随母亲。
- **1663年**:马里兰将奴隶制合法化。
- **1664年**:纽约和新泽西将奴隶制合法化[153]。
- **1670年**:卡罗来纳(后分为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主要由来自人口过剩的英国糖岛殖民地巴巴多斯的种植园主建立,他们从该岛带来大量非洲奴隶[154]。
- **1676年**:罗德岛禁止奴役美洲原住民[155]。
衣着考究的种植园主及其家人探访奴隶区。/图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从契约仆役转向非洲奴隶的动因在于,完成契约期限后获得自由的前仆役阶层逐渐减少,成为前主人的竞争对手。这些新获自由的仆役很少能舒适地维持生计,而烟草业日益被大种植园主主导。这导致国内动荡,最终引发培根起义。最终,动产奴隶制成为种植园主导地区的常态。
《卡罗来纳基本法》确立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模式,奴隶完全服从于主人。随着卡罗来纳低地基于水稻种植的种植园经济兴起,形成了一个奴隶社会,后来成为整个南方“棉花王国”经济的典范。南卡罗来纳创立的这一模式由占多数的奴隶人口驱动,需要通过压制性和往往残酷的武力来控制。对这种奴隶社会的辩护逐渐发展为白人优越和贵族特权的概念框架[156]。
17至18世纪发生了多次局部奴隶起义:弗吉尼亚格洛斯特县起义(1663年)[157];1712年纽约奴隶起义;斯托诺起义(1739年);1741年纽约奴隶暴动[158]。
约1862年南卡罗来纳詹姆斯·霍普金森的种植园。/图片由国会图书馆和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在大英帝国内,马萨诸塞法院于1772年开始效仿英格兰,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其境内废除奴隶贸易的国家(参见萨默塞特诉斯图尔特案),随后苏格兰于1778年通过奈特诉韦德伯恩案作出类似裁决。1764至1774年间,17名奴隶在马萨诸塞法庭起诉主人要求自由[159]。1766年,约翰·亚当斯的同事本杰明·肯特赢得了现今美国首例解放奴隶的审判(斯卢诉惠普尔案)。
佛蒙特共和国在1777年宪法中禁止奴隶制,并于1791年加入美国时延续这一禁令[166]。根据1787年《西北条例》,国会禁止在俄亥俄河西北部领地实行奴隶制。1794年,国会禁止美国船只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将美国奴隶出口至其他国家[167]。然而,该法律执行力度有限。罗德岛的奴隶船主仍能继续贸易,据估计1806年美国奴隶船队规模接近英国的75%,主导了向古巴运输奴隶的业务[20]:63。至1804年,废奴主义者成功通过立法,结束了北部各州的合法奴隶制(达到一定年龄的奴隶在法律上转为契约仆役)[168]。国会通过《禁止进口奴隶法案》,自1808年1月1日起生效,但未禁止国内奴隶贸易[169]。
尽管废奴主义者采取了行动,北部各州的自由黑人仍遭受种族隔离。虽然大英帝国在1833年前未在包括英属北美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禁止奴隶制,但自由黑人在美国革命后及1812年战争后再次逃往加拿大。奴隶难民通过“地下铁路”从南方越过俄亥俄河逃往北方。中西部州政府以“州权”为由拒绝联邦对逃奴的管辖权。一些陪审团行使陪审团否决权,拒绝根据《1850年逃奴法案》定罪被起诉者。
1854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通过后,武装冲突在堪萨斯领地爆发,该地是否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的问题留给了居民决定。激进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参与了“流血的堪萨斯”的混乱和杀戮。公众舆论的真正转折点更准确地定位于勒孔普顿宪法欺诈。堪萨斯的亲奴隶制势力首先从密苏里抵达,迅速组建了排除废奴主义者的领地政府。通过领地和暴力手段,亲奴隶制派试图强行通过一项不受欢迎的亲奴隶制宪法。这激怒了支持“人民主权”的北方民主党人,而布坎南政府违背了将宪法提交公投的承诺(公投必定失败)使事态恶化。反奴隶制立法者在新成立的共和党旗帜下就职。1857年最高法院在德雷德·斯科特案中宣称,人们可以携带财产到任何地方,即使财产是动产且进入了自由领地。裁决还宣称非洲裔美国人不能成为联邦公民。愤怒的北方批评者谴责这些事件是“奴隶势力”(有组织的奴隶主)进一步控制国家的最新表现[171]。
美国第36有色人种步兵团I连。/图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美国奴隶人口达400万[172]。95%的黑人生活在南方,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北方黑人仅占总人口的1%。1850年代政治的核心问题涉及奴隶制向西部领地的扩张,来自北方州的定居者对此表示反对。辉格党因奴隶制问题分裂瓦解,在北方被新的共和党取代,该党致力于阻止奴隶制扩张。共和党通过吸收一部分反奴隶制的民主党人,在北方各州赢得多数席位,并警告奴隶制是一种阻碍民主和经济现代化的落后制度[173]。
尽管提出了众多妥协方案,但均告失败。多数北方选民致力于阻止奴隶制扩张,他们认为这最终将终结奴隶制。南方选民则普遍愤怒于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在1860年选举中,共和党推选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其政党控制了国会。深信“棉花王国”经济实力将压倒北方并赢得欧洲支持的南方腹地各州投票脱离联邦(即“联邦”)。他们成立了基于维持奴隶制承诺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于1861年4月爆发,双方都试图通过年轻男性志愿组建新军团和新军队来激发热情。在北方,主要目标是维护联邦作为美国民族主义的体现。
叛军领导人杰斐逊·戴维斯、罗伯特·E·李、内森·贝德福德·福里斯特等人都是奴隶主和奴隶贩子。
到1862年,大多数北方领导人意识到必须直接打击南方分离的主要支柱——奴隶制。所有边境州都拒绝了林肯总统关于有偿解放的提议。然而,到1865年,除肯塔基和特拉华外,所有州都开始废除奴隶制。《解放奴隶宣言》是林肯于1863年1月1日发布的行政命令。它一举改变了联邦政府认可的邦联指定地区300万奴隶的法律地位,从“奴隶”变为“自由人”。其实际效果是,一旦奴隶脱离邦联政府的控制,无论是通过逃跑还是联邦军队的推进,奴隶就在法律和事实上获得自由。种植园主意识到解放将摧毁他们的经济体系,有时会将奴隶转移到联邦军队无法触及的地方。到1865年6月,联邦军队控制了整个邦联,解放了所有指定的奴隶。奴隶主从未得到补偿[174]。约18.6万自由黑人和新获自由的奴隶为联邦而战,从而验证了他们获得完全公民权的主张[175]。
战争和重建的严重混乱对黑人人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大量人生病和死亡[176][177]。解放后,许多自由民仍留在原来的种植园。其他人逃难或挤入自由民局运营的难民营。该局提供食物、住房、衣物、医疗、教会服务、一些学校教育、法律支持,并安排劳动合同[178]。关于自由民和被击败的邦联分子权利的激烈辩论,常常伴随着黑人领袖被杀,标志着重建时代(1863-77年)[179]。
奴隶制再也没有恢复,但在尤利西斯·S·格兰特总统于1877年离开白宫后,白人民主党人控制了所有南方州,黑人几乎失去了他们在重建时期获得的所有政治权力。到1900年,他们也失去了投票权——成为二等公民。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南方农村的贫困中,从事劳工、佃农或佃户农的工作;一小部分人拥有自己的土地。黑人教会,尤其是浸信会,成为社区活动和领导力的中心[180]。
中东
历史
1530年后与俘虏在一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图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在古代近东和小亚细亚,奴隶制是普遍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文明,如苏美尔、埃兰、古埃及、阿卡德、亚述、埃勃拉和巴比伦,以及赫梯人、赫梯人、胡里安人、迈锡尼希腊人、卢维人、迦南人、以色列人、亚摩利人、腓尼基人、亚兰人、亚扪人、以东人、摩押人、拜占庭人、非利士人、米底人、弗里吉亚人、吕底亚人、米坦尼人、加喜特人、帕提亚人、乌拉尔图人、科尔基斯人、迦勒底人和亚美尼亚人。
中东的奴隶制最初起源于古代近东的奴隶制实践[184],这些实践有时因社会政治因素(如穆斯林奴隶贸易)而有很大不同。学者对穆斯林土地上12个世纪中奴隶数量的粗略估计分别为1150万[185]和1400万[186][187]。
根据伊斯兰教法[184][188],奴隶或战俘的子女可能成为奴隶,但仅限于非穆斯林[189]。鼓励释放奴隶作为赎罪的方式[190]。许多早期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如比拉勒·伊本·拉巴赫·哈巴希,都是穷人和前奴隶。理论上,伊斯兰教法中的奴隶制没有种族或肤色成分,尽管在实践中并非总是如此[195]。
伯纳德·刘易斯写道:“在人类历史的一个可悲悖论中,正是伊斯兰教带来的人道主义改革导致了伊斯兰帝国内外奴隶贸易的巨大发展。”他指出,伊斯兰教禁止奴役穆斯林的禁令导致从外部大规模进口奴隶[196]。帕特里克·曼宁认为,伊斯兰教通过承认和编纂奴隶制,似乎在保护和扩大奴隶制方面做得更多,而不是相反[197]。
奴隶制是奥斯曼帝国经济和奥斯曼社会的一个合法且重要的部分[198],直到19世纪初禁止高加索人的奴隶制,尽管其他群体的奴隶是被允许的[199]。在帝国行政和政治中心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1609年约五分之一的人口由奴隶组成[200]。尽管19世纪末采取了多项禁止奴隶制的措施,这一做法在20世纪初仍基本未受影响。迟至1908年,女性奴隶仍在奥斯曼帝国被出售。性奴隶制贯穿该制度整个历史,是奥斯曼奴隶系统的核心部分。
奥斯曼奴隶阶级的成员,土耳其语称为“kul”,可以获得很高的地位。后宫侍卫和禁卫军是奴隶可以担任的一些较为知名的职位,但实际上奴隶常常处于奥斯曼政治的前沿。奥斯曼政府的大多数官员都是被购买的奴隶,他们被自由抚养,对14世纪至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成功至关重要。许多官员自己拥有大量奴隶,尽管苏丹本人拥有的奴隶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人[203]。通过在诸如Enderun等宫廷学校中培养和专门训练奴隶作为官员,奥斯曼人创造了精通政府事务且对苏丹极度忠诚的行政人员。
奥斯曼人实行“德夫希尔梅”(devşirme),一种“血税”或“儿童征集”,从巴尔干和安纳托利亚的年轻基督教男孩中带走他们,使其成为穆斯林,并加入“kapıkulu”中最著名的分支——禁卫军,这是奥斯曼军队的一个特殊士兵阶层,成为入侵欧洲的决定性力量[204]。
在18和19世纪针对基督徒的各种迫害运动期间,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高潮的亚述、亚美尼亚和希腊种族灭绝期间,许多本土的亚美尼亚、亚述和希腊基督教妇女和儿童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及其库尔德盟友掳走为奴。1913至1916年担任美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的亨利·摩根索在其《摩根索大使的故事》中报告说,他在任期间君士坦丁堡存在贩卖白奴的团伙[205]。他还报告说,在亚美尼亚种族灭绝期间,亚美尼亚女孩被卖为奴隶[206][207]。
根据罗纳德·西格尔的说法,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男女比例为2:1,而在伊斯兰国家,这一比例为1:2。他认为另一个区别是,西方的奴隶制有种族成分,而《古兰经》明确谴责种族主义。在西格尔看来,这有助于被释放的奴隶更容易融入社会[208]。男性常常将女性奴隶纳为妾;事实上,大多数奥斯曼苏丹都是这些妾的儿子[208]。
ISIL奴隶贸易
根据2014年底的媒体报道,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正在出售雅兹迪和基督教妇女作为奴隶[209]。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哈勒·埃斯凡迪亚里表示,ISIL武装分子占领一个地区后,“他们通常将年长妇女带到临时奴隶市场试图出售”[210]。2014年10月中旬,联合国估计有5000至7000名雅兹迪妇女和儿童被ISIL绑架并卖为奴隶[211]。在数字杂志《Dabiq》中,ISIL声称对奴役雅兹迪妇女有宗教理由,他们认为雅兹迪属于异端教派。ISIL声称雅兹迪是偶像崇拜者,奴役他们是古代伊斯兰教法中战利品的一部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ISIL诉诸末日信仰,并声称“他们解释为描绘奴隶制复兴是世界末日的前兆”的圣训证明其行为正当[217]。
ISIL宣布恢复奴隶制作为一种制度[218]。2015年,ISIL制定的官方奴隶价格如下:
- 1至9岁儿童:20万第纳尔(169美元)。
- 10至20岁的妇女和儿童:15万第纳尔(127美元)。
- 20至30岁妇女:10万第纳尔(85美元)。
- 30至40岁妇女:7.5万第纳尔(63美元)。
- 40至50岁妇女:5万第纳尔(42美元)。
然而,一些奴隶的售价低至一包香烟[221]。性奴隶被卖到沙特阿拉伯、其他波斯湾国家和土耳其[222]。
亚洲
前殖民时期菲律宾可能描绘“alipin”(奴隶)的《Boxer Codex》中的一页。/图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古典时代的印度
学者们对古印度是否存在奴隶和奴隶制度意见不一。这些英语词汇在梵语或其他印度语言中没有直接、普遍接受的对应词,但一些学者将《摩奴法典》[223]等文献中提到的“dasa”翻译为奴隶[224]。访问印度的古代历史学家提供了对印度社会和其他古代文明奴隶制本质的最接近的见解。例如,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在记载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印度时,在其《印度志》中写道[225]:
“印度人甚至不使用外族人为奴隶,更不用说自己的同胞了。”
——阿里安的《印度志》[225]
古代中国
唐朝记录购买一名15岁奴隶以六匹素绢和五枚中国钱币的契约。/照片由Discott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被判处宫刑的男子成为秦朝国家的宦官奴隶,被迫从事劳役,如兵马俑等项目[226]。秦政府没收强奸犯的财产并将其家人贬为奴隶[227]。奴隶被剥夺权利并切断与家庭的联系[228]。
-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高祖的首批举措之一是解放战国时期被奴役的农业工人,尽管家仆保留了其身份。汉朝被判处宫刑的男子也被用作奴隶劳动[229]。源自早期法家法律,汉朝规定服三年苦役或被判处宫刑的罪犯,其财产和家人将被政府没收[230]。
在中国统治越南的千年间,越南是女奴的重要来源,这些女奴在中国被用作性奴隶。越南女奴甚至在唐朝诗歌中被情色化[231]。
中世纪的印度
从8世纪开始的伊斯兰入侵也导致数十万印度人被入侵军队奴役,最早的指挥官之一是倭马亚王朝的穆罕默德·本·卡西姆[233][234][235][236][237]。穆罕默德·古里的突厥奴隶顾特卜-乌德-丁·艾巴克在其主人去世后掌权。近一个世纪以来,他的后代以奴隶王朝的形式统治印度中北部。印度洋贸易也带来了许多奴隶到印度;例如,西迪人是阿拉伯和葡萄牙商人带到印度的班图奴隶的后裔[238]。
安德烈·温克总结了8世纪和9世纪印度的奴隶制如下:
“(在穆罕默德·卡西姆入侵期间),不可避免地有许多妇女和儿童被奴役。资料坚持认为,现在出于对宗教法的虔诚遵从,‘奴隶和战利品的五分之一’被留作哈里发的国库,并送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其余部分则分散在伊斯兰军队中。在鲁尔,有6万名俘虏沦为奴隶。在婆罗门纳巴德,据称有3万名奴隶被带走。在木尔坦,有6000名奴隶。奴隶袭击在整个倭马亚王朝时期的信德继续发生,但也深入到印度更远的地方,远至乌贾因和马尔瓦。阿拔斯王朝的总督袭击了旁遮普,带走了许多囚犯和奴隶。”
——安德烈·温克,《印度》[239]
在11世纪初的《塔里赫·亚米尼》中,阿拉伯历史学家乌特比记录道,1001年,加兹尼的马哈茂德军队征服了白沙瓦和犍陀罗的首都威汉德(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并在“印度斯坦的土地上”俘虏了约10万名青年[234][235]。后来,在1018-19年对印度的第十二次远征后,马哈茂德据称带回了如此多的奴隶,以至于他们的价值降至每人仅2至10迪拉姆。乌特比称,这一异常低的价格使得“商人从遥远的城市前来购买他们,以至于中亚、伊拉克和呼罗珊的国家都挤满了他们,无论肤色深浅、贫富,都混杂在共同的奴隶制中”。埃利奥特和道森提到“50万名奴隶,无论男女”。
后来,在德里苏丹国时期(1206-1555年),关于大量低价印度奴隶的记载比比皆是。利维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的人力资源与其北部和西部邻国相比极为丰富(16世纪末印度的莫卧儿人口大约是图兰和伊朗的12至20倍)[242]。
“奴隶制与帝国形成特别适合‘伊克塔’制度,正是在这种伊斯兰扩张的背景下,精英奴隶制后来普遍存在。13世纪,奴隶制成为北印度主要的制度,并在14世纪保持了相当大的重要性。15世纪,奴隶制在孟加拉仍然活跃,之后转移到德干,一直持续到17世纪。在整个17世纪,奴隶制在莫卧儿各省仍以小规模存在,18世纪在阿富汗统治下的北印度再次显著复兴。”
——安德烈·温克,《印度》[243]
德里苏丹国从孟加拉东部村庄获得了数千名奴隶和宦官仆人(这种做法广泛存在,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后来试图制止)。战争、饥荒、瘟疫驱使许多村民将自己的孩子卖为奴隶。穆斯林对西印度古吉拉特的征服有两个主要目标。征服者要求并经常强行夺取印度教徒拥有的土地和印度教妇女。奴役妇女不可避免地导致她们皈依伊斯兰教[244]。在穆斯林对马尔瓦和德干高原印度教徒的战争中,大量俘虏被带走。穆斯林士兵被允许保留并奴役战俘作为掠夺品[245]。
第一位巴赫马尼苏丹阿拉乌丁·巴赫曼·沙阿在对抗卡纳提克北部酋长后,据记载从印度教寺庙中俘获了1000名歌舞女。后来的巴赫马尼人也奴役战争中的平民妇女和儿童;其中许多人在被俘期间皈依伊斯兰教[246][247]。关于莫卧儿帝国,W.H.莫兰德观察到,“袭击一个或一群村庄而不需要任何明显理由,并将居民掳为奴隶成为一种时尚。”[248][249][250]
在沙贾汉统治期间,许多农民被迫出售自己的妇女和儿童为奴以满足土地税要求[251]。1843年的《印度奴隶法案》正式废除了英属印度的奴隶制。然而,在现代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仍有数百万债务劳工,他们作为奴隶工作以偿还债务[252][253][254]。
中世纪的中国
唐朝从拉丹犹太人那里购买了西方奴隶[255]。唐朝士兵和海盗奴役了朝鲜人、突厥人、波斯人、印度尼西亚人和内蒙古、中亚及北印度的人[256][257][258][259]。奴隶的最大来源是南方部落,包括来自福建、广东、广西和贵州南部省份的泰国人和原住民[260]。马来人、高棉人、印度人和黑非洲人也在唐朝被购买为奴隶[260]。奴隶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中国[261]。自1910年起,中国所有形式的奴隶制都被宣布为非法[262]。
现代亚洲
雷金纳德·戴尔在回忆1916年对伊朗俾路支斯坦部落的军事行动时,在1921年的回忆录中称,当地的俾路支部落会定期对旅行者和小镇发动袭击。在这些袭击中,妇女和儿童常被掳为奴隶,并根据品质、年龄和相貌以不同价格出售。他表示,年轻妇女的平均价格为300卢比,小儿童的平均价格为25卢比。奴隶们常常半饥半饱[263]。
日本的奴隶制在其历史大部分时期是本土的,由于日本是一个群岛,奴隶的进出口受到限制。16世纪末的日本正式禁止奴隶制;但契约和契约劳动的形式与刑罚法典中的强制劳动并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方使用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数百万平民和战俘作为强制劳工[264][265][266]。
在朝鲜,1894年的甲午改革正式废除了奴隶制。在朝鲜王朝时期,在收成不佳和饥荒时期,许多农民自愿卖身为“nobi”制度以生存[267]。
在东南亚,高棉帝国有一个庞大的奴隶阶层,他们建造了吴哥窟等不朽建筑,并承担了大部分繁重劳动[268]。17世纪至20世纪初,泰国和缅甸一些地区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隶[269]。不丹在19世纪与锡金和西藏发展了奴隶贸易,还奴役英国臣民和婆罗门[270][271]。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21世纪初缅甸估计有80万人遭受强迫劳动[272]。
前西班牙时期的菲律宾奴隶制由居住在这些文化多样岛屿上的部落南岛民族实行。邻近的穆斯林国家在17至19世纪期间在泰国湾和菲律宾群岛的沿海地区进行了奴隶袭击[273][274]。印度尼西亚托拉查社会的奴隶是家庭财产。人们在负债时会成为奴隶。奴隶也可以在战争中被俘获,奴隶贸易很普遍。托拉查奴隶被出售并运往爪哇和暹罗。奴隶可以购买自由,但他们的子女仍继承奴隶身份。1863年,荷兰殖民地的奴隶制被废除[275][276]。
欧洲
古典时代
科林斯黑绘赤陶许愿板,描绘奴隶在矿场工作,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末。/图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古希腊的奴隶制记录可以追溯到迈锡尼希腊时期。奴隶制的起源尚不清楚,但似乎只有在城市建立后,奴隶制才成为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77]。奴隶制是古希腊的普遍做法和组成部分,就像当时的其他社会一样,包括古以色列[278][279][280]。据估计,在雅典,大多数公民至少拥有一名奴隶。大多数古代作家认为奴隶制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必要的,但也开始出现一些孤立的辩论,特别是在苏格拉底对话中。斯多葛学派在历史上首次谴责奴隶制[280]。
在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的两次麦西尼亚战争期间,斯巴达人将整个民族降为一种伪奴隶制,称为“希洛制”。根据希罗多德(IX,28-29)的说法,希洛人是斯巴达人的七倍。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发生几次希洛人起义后,斯巴达人按照威权路线重组了城邦,领导者们决定,只有将社会变成武装营地,才能希望控制数量上占优势的希洛人口[282]。在一些古希腊城邦,约30%的人口由奴隶组成,但有偿劳动和奴隶劳动似乎同等重要[283]。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和腓尼基人的奴隶制[284]。随着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它奴役了整个民族,从而确保了在罗马农场、采石场和家庭中工作的充足劳动力。遭受罗马奴役的人来自整个欧洲和地中海。奴隶被用于劳动,也用于娱乐(例如角斗士和性奴隶)。在共和国后期,最近被奴役的群体在种植园和牧场上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领导的第三次奴隶战争是最著名且对罗马威胁最大的一次。
罗马资料记录了欧洲各种部落拥有奴隶的情况[285]。斯特拉博记录了奴隶作为不列颠的出口商品[286]。在安格尔西的Llyn Cerrig Bach发现了一条可追溯至公元前100年至公元50年的铁制锁链,长3米多,带有五个俘虏的颈环[287]。
中世纪欧洲
入侵和频繁战争的混乱也导致胜利方在整个欧洲中世纪早期掳掠奴隶。圣帕特里克本人曾被俘并卖为奴隶,他在《致科罗提库斯士兵的信》中抗议袭击新受洗基督徒的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交易商品,奴隶像牲畜一样,可以成为一种内部或跨境货币[288]。中世纪早期的奴隶制有几个不同的来源。
维京人在整个欧洲进行袭击,但在不列颠群岛和东欧掳掠的奴隶最多。虽然维京人保留一些奴隶作为仆人(称为“thralls”),但他们将大多数俘虏卖到拜占庭或伊斯兰市场。在西方,他们的目标人群主要是英国人、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而在东方则主要是斯拉夫人。维京奴隶贸易在11世纪逐渐结束,因为维京人在他们曾经袭击的欧洲领土上定居下来。他们使农奴皈依基督教,并与当地民众融合[289]。
在中欧,特别是查理曼的法兰克/德国/神圣罗马帝国,向东的袭击和战争产生了稳定的斯拉夫俘虏奴隶供应。由于北非、西班牙和近东富裕的穆斯林帝国对奴隶(尤其是欧洲血统奴隶)的高需求,这些奴隶的市场迅速出现。这一市场如此有利可图,以至于引发了中欧和西欧的经济繁荣,今天被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290][291][292]。这一奴隶贸易繁荣期从早期穆斯林征服延续到中世纪盛期,但在中世纪后期随着伊斯兰黄金时代的衰落而衰退。
中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见证了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几乎不断的战争。安达卢斯定期组织袭击伊比利亚基督教王国,带回战利品和奴隶。例如,在1189年对葡萄牙里斯本的一次袭击中,阿尔摩哈德哈里发雅库布·曼苏尔掳走了3000名女性和儿童俘虏。在1191年随后的对葡萄牙锡尔维什的袭击中,他的科尔多瓦总督掳走了3000名基督教奴隶[293]。
拜占庭-奥斯曼战争和欧洲的奥斯曼战争也导致大量基督教徒被俘,并在伊斯兰世界被使用或出售[294]。勒班陀海战后,胜利者从奥斯曼舰队中解放了约1.2万名基督教划船奴隶[295]。
同样,基督徒出售在战争中俘获的穆斯林奴隶。马耳他骑士团攻击海盗和穆斯林船只,他们的基地成为奴隶贸易的中心,出售被俘的北非人和土耳其人。马耳他作为一个奴隶市场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需要1000名奴隶来操纵骑士团的桨帆船[296][297]。
波兰在15世纪禁止奴隶制;在立陶宛,奴隶制于1588年正式废除;该制度被第二次农奴制取代。奴隶制在俄罗斯一直是一个次要制度,直到1723年,彼得大帝将家庭奴隶转变为农奴。俄罗斯的农业奴隶在1679年正式转变为农奴[298]。逃跑的俄罗斯农奴和奴隶在南方草原上形成了自治社区,在那里他们被称为哥萨克(意为“亡命之徒”)[299]。
在1066年之前,英国的奴隶捕获、自愿奴役和债务奴役变得普遍。博德明解放文件显示,奴隶制存在于9世纪和10世纪的康沃尔,许多康沃尔奴隶主确实释放了他们的奴隶。奴隶被例行买卖。逃跑也很常见,奴隶制在中世纪英国从未成为主要经济因素。爱尔兰和丹麦为被俘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凯尔特人奴隶提供了市场。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据称在看到一群金发的盎格鲁人在市场上被出售后,说出了双关语“Non Angli, sed Angeli”(“不是盎格鲁人,而是天使”)。在诺曼征服之后,法律不再支持动产奴隶制,奴隶成为更大农奴群体的一部分[300][301]。
在中世纪早期,凡尔登城是繁荣的欧洲年轻男孩奴隶贸易的中心,这些男孩被卖到伊比利亚的伊斯兰酋长国,在那里被阉割为奴隶[302]。意大利大使克雷莫纳的柳特普兰德在10世纪的一个例子中,向君士坦丁七世皇帝赠送了四名宦官作为礼物[303]。
奥斯曼的推进导致许多被俘的基督徒被带入穆斯林领土深处。/图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巴巴里海盗和马耳他私掠船既为奴隶贸易进行袭击,也从欧洲商人(如拉丹派——少数能在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之间轻松往来的群体之一)购买奴隶[304][305]。
在中世纪晚期(1100至1500年),欧洲奴隶贸易仍在继续,但其中心从西地中海伊斯兰国家转移到东部的基督教和穆斯林国家。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城市国家从12世纪起控制了东地中海,从13世纪起控制了黑海。他们出售斯拉夫和波罗的海奴隶,以及黑海和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人、土耳其人和其他民族。随着斯拉夫和波罗的海民族在中世纪晚期基督教化,欧洲人出售欧洲奴隶的做法逐渐结束[306]。
从15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英格兰的欧洲人被北非人卖为奴隶。有人提出,“白人奴隶制被最小化或忽视,因为学者们更倾向于将欧洲人视为邪恶的殖民者,而不是受害者。”[307][308]1575年,鞑靼人俘虏了超过3.5万乌克兰人;1676年的一次袭击带走了近4万人。1688年,约6万乌克兰人被俘;一些人被赎回,但大多数被卖为奴隶[309][310]。罗姆人在罗马尼亚被奴役了五个多世纪,直到1864年废除(参见罗马尼亚的奴隶制)[311]。
17世纪,土耳其人手中基督教奴隶的赎金,乔瓦尼·玛丽亚·莫兰迪。/图片由卢浮宫博物馆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13世纪的蒙古入侵和征服也导致大量俘虏沦为奴隶[312]。蒙古人奴役有技能的个人、妇女和儿童,并将他们驱赶到喀喇昆仑或萨莱,从那里被卖到欧亚各地。许多奴隶被运往诺夫哥罗德的奴隶市场。
中世纪晚期的奴隶贸易主要由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及卡特尔掌控,他们参与了与金帐汗国的奴隶贸易[316]。1382年,金帐汗国在可汗脱脱迷失的领导下洗劫了莫斯科,烧毁了城市,并将数千居民掳为奴隶。1414至1423年间,威尼斯出售了约1万名东欧奴隶[317]。热那亚商人组织了从克里米亚到马穆鲁克埃及的奴隶贸易。多年来,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经常袭击俄罗斯公国以获取奴隶和掠夺城镇。俄罗斯编年史记录了16世纪上半叶喀山可汗对俄罗斯领土的约40次袭击[318]。
1441年,哈吉·格莱宣布从金帐汗国独立,并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319]。长期以来,直到18世纪初,汗国与奥斯曼帝国和中东保持着广泛的奴隶贸易。在一个被称为“草原收割”的过程中,他们奴役了许多斯拉夫农民。莫斯科记录了1558至1596年间鞑靼人对莫斯科领土的约30次重大袭击[320]。
莫斯科多次成为目标[321]。1521年,克里米亚汗穆罕默德·格莱及其喀山盟友的联合部队袭击了该城,俘虏了数千名奴隶[322]。1571年,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并洗劫了莫斯科,烧毁了除克里姆林宫外的一切,并掳走了数千名俘虏作为奴隶[323]。在克里米亚,约75%的人口由奴隶组成[324]。
从约793年开始的维京时代,北欧袭击者经常捕获并奴役他们在军事上遇到的较弱民族。北欧国家称他们的奴隶为“thralls”(古诺尔斯语:Þræll)[289]。thralls大多来自西欧,其中包括许多法兰克人、弗里斯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爱尔兰和不列颠的凯尔特人。许多爱尔兰奴隶参与了冰岛殖民的远征[325]。10世纪的波斯旅行者伊本·鲁斯塔描述了瑞典维京人(即瓦兰吉人或罗斯人)如何恐吓并奴役他们在伏尔加河沿岸袭击中俘获的斯拉夫人。thrall制度最终在14世纪中叶在斯堪的纳维亚被废除[326]。
现代欧洲
17世纪《四摩尔人纪念碑》底部描绘的四名锁链奴隶之一,意大利利沃诺。/照片由Piergiuliano Chesi拍摄,维基共享资源
地中海强国经常判处罪犯在国家战船上划船(最初仅在战争时期)[327]。1685年《南特敕令》的撤销和卡米撒尔起义后,法国王室用法国胡格诺派教徒(因反抗国家而被定罪的清教徒)填充了战船[328]。划船奴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极为恶劣,许多人即使幸存于海难和敌人或海盗的屠杀或酷刑,也无法活到刑期结束[329]。海军经常将“异教徒”战俘转变为划船奴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被敌人俘获后曾作为划船奴隶度过时光——其中包括奥斯曼海盗和海军将领图尔古特·雷斯以及医院骑士团大团长让·帕里索·德·拉·瓦莱特[330]。
丹麦-挪威是第一个禁止奴隶贸易的欧洲国家[331]。1792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颁布法令,到1803年完全生效。奴隶制作为一种制度直到1848年才被禁止。当时冰岛是丹麦-挪威的一部分,但奴隶贸易已于1117年在冰岛废除,且从未重新建立[332
被带到新世界的非洲奴隶中只有一小部分来到英属北美,可能仅占总数的5%。绝大多数奴隶被送往加勒比的种植园。
法兰西共和国于1794年2月4日废除奴隶制,其殖民地亦包含在内。海地奴隶与自由有色人种发起的漫长革命(即海地革命)使该国于1804年成为首个由黑人统治的自由共和国[131]。革命发生时,海地被称为圣多明克,是法国殖民地[333]。拿破仑·波拿巴于1803年放弃海地,但应加勒比殖民地种植园主的要求,于1804年在瓜德罗普和马提尼克重新确立奴隶制。
一名非洲男子肖像,约1525–1530年\其帽徽可能暗示西班牙或葡萄牙血统。/ 图片来源:荷兰国家博物馆,维基共享资源
15世纪葡萄牙对非洲海岸的探索通常被视为欧洲殖民主义的先声。1452年,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教宗诏书《Dum Diversas》,授予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将"撒拉逊人、异教徒及其他不信者"贬为世袭奴隶的权利,此举为当时天主教信仰下的奴隶贸易提供了合法性。1455年《Romanus Pontifex》诏书重申并扩展了这一许可。这些教宗诏书虽在1462年被庇护二世短暂谴责为"重大罪行"[334],但仍成为后续奴隶贸易与欧洲殖民时代的依据。英格兰教会与新教徒并未援引教宗诏书作为理由。教会立场是谴责奴役基督徒,但奴隶制仍被视为提供欧洲必要劳动力的古老制度。16世纪时,非洲奴隶已取代欧洲几乎所有其他种族和宗教的奴役群体[335]。在葡萄牙巴西领地内外,奴隶贩运者(Bandeirantes)对美洲原住民实施奴役。
热那亚和威尼斯是众多欧洲奴隶市场中著名的代表,其重要性在14世纪大瘟疫导致欧洲劳动力锐减后显著提升[336]。葡萄牙海滨城镇拉各斯于1444年开设了该国首个专门销售进口非洲奴隶的市场"Mercado de Escravos"[337][338]。1441年,首批奴隶从毛里塔尼亚北部被带至葡萄牙[338]。葡萄牙非洲探险的主要赞助者亨利王子对进口奴隶征收售价五分之一的税赋[338]。1552年时,非洲奴隶已占里斯本人口的10%[339][340]。16世纪下半叶,王室放弃奴隶贸易垄断权,欧洲非洲奴隶贸易重心从输入欧洲转为直接运往美洲热带殖民地——葡萄牙主要输往巴西[338]。15世纪时,三分之一的奴隶被转卖至非洲市场以换取黄金[335]。1761年葡萄牙本土及葡属印度废除奴隶制,其所有殖民地最终于1869年废止。
由于疾病蔓延导致劳动力短缺,西班牙人成为最早在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等新大陆岛屿使用非洲奴隶的欧洲人。1501年首批非洲奴隶抵达伊斯帕尼奥拉[341];至1517年,原住民已"几乎灭绝",主要死于疾病[342]。西班牙王室始终面临美洲原住民奴役的正义性问题。查理五世最终为这一复杂敏感问题作出定论:1542年11月25日,皇帝通过《新法》颁布废奴法令。该法案基于西班牙顶级神学家和法学家的论证,他们一致谴责这种奴役不公,宣布其非法并在美洲禁止——不仅针对西班牙人对原住民的奴役,也包括原住民内部的奴役行为[343]。西班牙由此成为首个官方废除奴隶制的国家。
但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蔗糖产业利润丰厚的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和波多黎各,非洲奴隶制持续至1873年(波多黎各设有"学徒期条款")[344]和1886年(古巴)[345]。
尽管荷兰本土禁止奴隶制,其帝国范围内的美洲、非洲、锡兰和印尼仍盛行该制度[346]。荷兰奴隶海岸指荷属西印度公司在当代加纳、贝宁、多哥和尼日利亚境内设立的贸易站。荷兰人最初将奴隶运往巴西北部,17世纪下半叶则掌控了向西班牙殖民地的奴隶贸易。18世纪时,今苏里南和圭亚那成为重要市场。1612至1872年间,荷兰人在黄金海岸(今加纳)约10座要塞经营跨大西洋奴隶贸易。1660年在奥弗拉设立贸易站后,荷兰在奴隶海岸的活动加剧。威廉·博斯曼在《几内亚黄金、象牙与奴隶海岸详述》(1703)中记载阿拉达亦称大阿尔德拉,是小阿尔德拉(即奥弗拉)的更大对应地。1660年后荷兰在阿拉达尤其是奥弗拉的据点趋于永久化[347]。同年报告显示除阿拉达和奥弗拉外,荷兰在贝宁城、大波波和萨维也设有贸易站。
奥弗拉贸易站很快成为奴隶海岸最重要的荷兰机构。1670年报告称每年有2500至3000名奴隶从此处运往美洲。但此数字仅适用于和平时期,冲突期间则锐减。1688年起,阿拉达阿贾国王与沿海民族的斗争阻碍了奴隶供应。荷属西印度公司支持阿贾国王,导致奥弗拉据点于1692年被敌对势力摧毁。至1650年,荷兰已在欧洲和东南亚占据奴隶贸易主导地位。后贸易重心转向维达。1703年,在荷属黄金海岸总督威廉·德拉帕尔马授意下,雅各布·范登布劳克作为"高级专员"被派往维达荷兰贸易站(据记载该站建于1670年左右)[348][349]。政治动荡迫使荷兰于1725年放弃维达据点,迁往雅奎姆并建造泽兰迪亚堡[350]。站长亨德里克·赫托格以成功奴隶贩子闻名,他试图扩展贸易区而与当地部落谈判并介入政治斗争,但因站错阵营引发与总督扬·普兰杰的冲突,1732年被流放至阿帕岛。荷兰将该岛据点扩建为新的奴隶贸易中心。1733年赫托格重返雅奎姆,将据点扩建为泽兰迪亚堡。但此处奴隶贸易复兴仅是昙花一现,因公司高层发现其奴隶价格高于黄金海岸。1735年后埃尔米纳成为首选奴隶贸易点[351]。
截至1778年,荷兰每年约运送6000名非洲奴隶至荷属西印度群岛[129]。奴隶制亦存在于荷兰印尼、锡兰和南非领地,印尼人对该国开普有色人种的形成贡献显著。荷兰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的份额约5-7%,共运送约55-60万非洲奴隶跨越大西洋,其中约7.5万人死于途中。1596至1829年间,荷兰商人售出25万奴隶至荷属圭亚那、14.2万至荷属加勒比群岛、2.8万至荷属巴西[352]。此外,数万主要来自印度及部分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荷属东印度群岛[353]。荷兰于1863年废除奴隶制。虽决议于1848年作出,但法律实施耗时多年。且根据法律规定,苏里南奴隶直至1873年才完全自由。
1535年查理五世皇帝攻占突尼斯,解放2万名基督教奴隶 /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巴巴里海盗持续贩运欧洲奴隶直至近代[306]。16至19世纪间,穆斯林海盗(主要是受奥斯曼帝国支持的阿尔及利亚人)袭击欧洲沿海及航运,掳掠数千人作为奴隶或出售。许多俘虏被勒索赎金,欧洲社区为此设立专项基金(如马耳他的"奴隶赎金基金")。随着16世纪末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海军衰落及19世纪欧洲征服北非,此类袭击逐渐终止[306]。
1609至1616年间,英格兰损失466艘商船予巴巴里海盗。1677至1680年阿尔及利亚人俘获160艘英国船只[355]。许多被俘水手沦为奴隶等待赎金。这些海盗对英格兰西南部并不陌生,当地多个沿海社区曾遭袭击。1627年,由荷兰叛教者扬·扬松(穆拉特·雷斯)指挥的巴巴里海盗以摩洛哥萨累港为基地占领兰迪岛[356]。期间有报告称俘虏被送往阿尔及尔为奴[357][358]。
尽管地处北方,爱尔兰仍未能免遭海盗袭击。1631年6月,扬松率阿尔及尔海盗及奥斯曼武装部队突袭科克郡巴尔的摩小渔村,掳走几乎所有村民至北非为奴[359]。俘虏命运各异——有人终生被铁链锁在桨帆船划桨,有人则在苏丹后宫的幽闭中度过漫长岁月。最终仅两人重返爱尔兰。
1814-15年结束拿破仑战争的维也纳会议促使欧洲就终止巴巴里劫掠达成共识[359]。突尼斯舰队袭击撒丁岛帕尔马、掳走158名居民的事件激起公愤。此时英国已禁止奴隶贸易并试图劝说他国效仿。更易受海盗侵袭的国家抱怨英国更关注废除非洲奴隶贸易而非制止巴巴里政权奴役欧美人士。
1816 年 8 月埃克斯茅斯勋爵对阿尔及尔的轰炸,托马斯-鲁尼。/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为消除异议并推进反奴隶制运动,英国1816年派遣埃克斯茅斯勋爵赴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获取新让步,包括承诺在未来冲突中将基督教俘虏视为战俘而非奴隶。他促成阿尔及利亚与撒丁和西西里王国停战。初次访问时,埃克斯茅斯成功签订条约后返航。但谈判期间,定居突尼斯邦角的撒丁渔民遭野蛮对待却不为他所知[359]。因撒丁人受英国保护,政府派其再赴索赔。1816年8月17日,埃克斯茅斯联合荷兰海军中将范德卡佩伦炮击阿尔及尔[359]。阿尔及尔和突尼斯遂作出新让步。
巴巴里政权难以统一落实禁止掠奴,因这对其北非经济至关重要。奴隶贩子转而袭击防护薄弱地区。阿尔及利亚此后虽缩小规模但仍继续掠奴[359]。1818年亚琛会议的欧洲代表讨论报复措施。1820年哈里·尼尔上将率英国舰队炮击阿尔及尔。以阿尔及尔为基地的海盗活动直至1830年法国征服该地才彻底终止[359]。
《非洲村庄焚烧与居民捕获》(1859年2月第16卷第12页)[354] /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克里米亚人频繁袭击多瑙河公国、波兰-立陶宛和莫斯科公国掳奴,每位俘虏需向可汗缴纳10%或20%固定分成(savğa)。这些行动分为可汗亲征的"sefers"(远征)和贵族自发(有时违法条约)的"çapuls"(劫掠)。
1500-1700年间,克里米亚汗国与奥斯曼帝国及中东维持大规模奴隶贸易,从俄波两国输出约200万奴隶[360]。卡法(今费奥多西亚)成为著名奴隶市场[361]。1769年最后一次重大鞑靼袭击掳走2万俄裔奴隶[362]。
历史学家布莱恩·格林·威廉姆斯写道:"费希尔估计16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每年损失约2万人,1474至1694年间多达百万联邦公民被掳至克里�米亚为奴[363]。"早期文献充满对克里米亚鞑靼人掠奴暴行的描述:"奴隶处境取决于主人。许多人终生从事繁重劳动——如克里米亚维齐尔塞弗尔·加齐·阿加信中所述,奴隶常是主人的'犁与镰'。最悲惨的或是划桨奴隶,其苦难被乌克兰杜马(民歌)传唱。……男女奴隶常遭性剥削[362]。"
《黑人哀歌:制糖之法》插图(阿米莉亚·奥佩,伦敦1826年) /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英国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地位显赫,尤其1640年甘蔗引入后。初期多为契约劳工(固定期限)的白人(英国或爱尔兰人),包括罪犯、政治犯、无业贫民或被诱拐者。奴隶制在13个美洲殖民地及加拿大(1763年由英国获得)均属合法制度。奴隶贸易与西印度种植园利润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比重不足5%[364]。
1685年法官杰弗里斯在布里斯托尔巡回审判时,曾令身着法袍的市长入被告席并罚款1000英镑,因其是"绑架恶棍"——当时该城商人以绑架同胞贩奴闻名[365]。
1772年萨默塞特案确立英格兰法律不承认奴隶制。1785年诗人威廉·柯珀写道:"本国既无奴,何须海外求?奴隶呼吸英伦气,镣铐顷刻落。此乃高贵国,珍视自由福。广传此福祉,周流百脉舒[366]。"但奴隶制在英格兰本土持续至1830年代全面解放[367]。
经威廉·威尔伯福斯领导的废奴运动多年游说,英国议会1807年通过《奴隶贸易法案》禁止帝国境内贩奴。此后英国在打击奴隶贸易中表现突出,1833年《废奴法案》废除帝国(除印度外)奴隶制。1808至1860年间,西非舰队截获约1600艘贩奴船,解放15万非洲人[368]。英国还与拒绝签署废奴条约的非洲领袖对抗。拉各斯第十一代奥巴阿基托耶1851年借助英国支持复辟,以镇压约鲁巴人奴隶制为条件。英国与50多位非洲统治者签订反奴隶制条约[369]。1839年世界最早的国际人权组织"英国及外国反奴隶制协会"(今反奴隶制国际)由约瑟夫·斯特奇创立[370]。
1833年后,获释非洲奴隶拒绝受雇甘蔗园,导致再次输入契约劳工(主要来自印度和中国)。1811年,阿瑟·威廉·霍奇因谋杀奴隶在西印度群岛被处决。但他并非如某些说法所称的"首个因谋杀奴隶被合法处决的白人"[371][372]。
1939年9月纳粹占领波兰期间,德军押解波兰犹太人强迫劳动 / 图片来源:德国联邦档案馆,维基共享资源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运营多类劳动营(Arbeitslager)关押不同群体。最多的是波兰平民及占领区强征的犹太平民(参见"Łapanka"行动),为德国军工、铁路修复或农场提供劳力。至1944年,20%劳动力为外籍平民或战俘。
1941年纳粹登记犹太人强迫劳动 / 图片来源:德国联邦档案馆,维基共享资源
根据雅尔塔会议协议,德国人作为赔偿被迫劳动。至1947年,估计美、法、英、苏四国使用40万德国人(含平民与战俘)强制劳动。例如德国战俘在法国与低地国家排雷。1945年12月法国当局统计每月约2000名德国战俘死伤[377]。挪威最后伤亡记录(1945年8月29日)显示排雷致275名德军死亡、392人受伤[378]。
苏联接管并大幅扩展原有的苦役制度,最终建立古拉格管理体系。斯大林死后次年(1954年),赫鲁晓夫政府开始释放政治犯并关闭劳改营。至1950年代末,几乎所有"劳动改造营"都重组为劳改殖民地。1960年1月25日,内务部第20号令正式废止古拉格[379]。斯大林时期,古拉格官方名称为"劳动改造营",未成年犯(16岁及以下)和流浪儿(besprizorniki)关押场所称"劳动改造殖民地"。苏联存续期间约1400万人被关入古拉格[380]。
19世纪上半叶,为供应捕鲸业和海豹猎人的劳动力及性工作者,波利尼西亚地区出现小规模掠奴。至1860年代,秘鲁人为鸟粪产业在南太平洋群岛开展大规模奴隶贸易。
古代夏威夷是种姓社会,kauwa(奴隶阶级)据信为战俘后代。禁止与高阶种姓通婚,奴隶用于祭祀。1819年废除卡普制度后,奴隶与平民界限消失[381]。1852年《夏威夷王国宪法》正式禁奴[383]。
欧洲殖民前,毛利部落视战俘为taurekareka(奴隶)——除非被释放、赎买或食用[384]。奴隶子女通常世袭为奴。19世纪初,毛利军事领袖(如洪吉·希卡和特·劳帕拉哈)为满足"火枪战争"劳力需求,俘虏激增。北部部落用奴隶(mokai)种植土豆与船只贸易。1830年代,酋长在群岛湾大规模利用女奴从事性交易。1833年基督教传入北部后大批奴隶获释。1840年《怀唐伊条约》在法律上废除奴隶制,但实际直至1860年代中期"国王运动"被镇压才彻底终止。
迁居至此的波利尼西亚人发展为莫里奥里人(以和平主义著称)。1835年,因火枪战争流离失所的塔拉纳基部落(Ngati Tama和Ngati Mutunga)精心策划入侵,杀害15%莫里奥里人,幸存者被奴役种粮[390]。1860年代后奴隶制逐渐废止,但1870年土著土地法庭上,入侵者仍以传统习俗为由辩护其暴行[393]。
1805年起,拉帕努伊人遭连续奴隶袭击,1860年代几近种族灭绝。1862年秘鲁奴隶贩子掳走约三分之一人口(含最后能解读朗格朗格神秘文字的酋长),幸存15人带回天花致人口锐减。
1794年11月1日维克托·休格斯在瓜德罗普宣布废奴 /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奴隶制贯穿人类历史,大规模解放运动亦然。但废奴主义不同于个案救助或局部限制(如禁止奴隶贸易)。德雷舍(2009)提出废奴史模型,强调其西欧起源。1500年左右西欧奴隶制几近消失,但在其他地区仍普遍存在。殖民帝国(英、法、西、葡、荷、比等)建立以非洲奴隶为基础的种植园经济体系,但刻意减少本土奴隶制。1807年英国(随后美国)禁止国际奴隶贸易,皇家海军有效拦截贩奴船。尽管加勒比多次奴隶起义,仅1790年代法属海地成功独立。
欧洲对此深感恐惧。19世纪上半叶,种植园利润与种族战争威胁延缓废奴进程。美国北方1777-1804年间逐步废奴;英国1830年代终结帝国奴隶制;但美国南方棉田与巴西、古巴蔗园仍扩张。1865年美国内战终结奴隶制;1880年代因利润下降,古巴巴西相继废止。阿拉伯贩奴者在非洲持续活动,欧洲殖民与外交压力逐步终结该制度[394]。
1772年英格兰王座法庭"萨默塞特案"裁定强制带奴隶出境非法[396]。该案常被误读为"英格兰禁止奴隶制"(帝国其他地区仍存)。五年后苏格兰"约瑟夫·奈特案"同样裁定奴隶制违法。经威尔伯福斯、托马斯·克拉克森等努力(1787年成立废奴协会),1807年3月25日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次年生效,违者每奴罚款100英镑。英国贩运253万非洲人(占总数41%),使其成为最大奴隶贸易国[397]。英国还通过外交手段迫使他国签约禁奴,并授权海军拦截[398]。
1840年反奴隶制会议绘画 / 图片来源:伦敦国家肖像馆,维基共享资源
1833年8月1日《废奴法案》宣布帝国(除印度外)禁止奴隶制。1834年8月1日起奴隶转为六年学徒工,1838年8月1日提前全面解放[399]。1843年《印度奴隶法案》废除印度教与穆斯林社会的奴隶制[400]。1823年成立的"大不列颠领地缓渐废奴协会"(后称伦敦反奴隶制协会)运作至1838年[401]。1928年塞拉利昂废除知识阶层实行的家庭奴隶制,但1970年代调查显示农村仍普遍[402][403]。1839年成立的"英国及外国反奴隶制协会"(今反奴隶制国际)仍存续[404]。
奴隶保护者办公室(特立尼达),理查德·布里金斯,1838年[395] / 图片来源:耶鲁英国艺术中心,维基共享资源
法国本土(尤其南特、波尔多等商港)存在奴隶,但制度从未合法化。1739年"让·布科案"明确奴隶法律地位,后续法律要求登记本土奴隶(限居留三年)。未登记者视为自由人。但奴隶制对法属加勒比(特别是圣多明克)经济至关重要。1793年,受《人权宣言》影响且担忧1791年奴隶起义(即海地革命)与英国结盟,法国特派员宣布解放奴隶以争取支持。1794年2月4日国民公会正式废除法属殖民地奴隶制。拿破仑掌权后为蔗糖殖民野心,1802年恢复海地及瓜德罗普奴隶制。但海地奴隶与自由黑人抗争,法军因黄热病溃败,海地终成独立黑人共和国[405]。拿破仑放弃美洲计划,1803年出售路易斯安那[406]。1798年拿破仑占领下埃及后发布阿拉伯语公告宣称人人平等,但仍购买奴隶充军或为妾。1802年他个人反对废奴并恢复殖民奴隶制[407]。1815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后为安抚英国,罕见地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同年《巴黎条约》及1817年路易十八法令确认,但走私仍存[408]。
"维克托·舍尔歇大道1804-1893",法国乌伊勒 /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法属殖民地奴隶制最终在1848年革命后废除,主要归功于维克托·舍尔歇18年运动。1848年3月3日出任海军部副部长的他促使临时政府发布法令承认解放原则,4月27日正式宣布所有殖民地废奴。
1688年日耳曼敦四位德国贵格会成员提交反对奴隶制请愿书(1844年被废奴运动重新发现并推广),此为美国首个反奴公开文件。美国殖民协会主张将黑人送回非洲以获更大自由,1821-23年建立利比里亚殖民地,创始人亨利·克莱称"因其肤色导致的不可克服的偏见,他们永远无法与白人融合"[409]。林肯支持该立场[410]。逃亡奴隶常经"地下铁路"抵加拿大。
著名非裔废奴主义者包括前奴隶哈丽特·塔布曼、索杰纳·特鲁斯和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更多反对者是北方白人如劳埃德·加里森和约翰·布朗。1865年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废奴者对解放后安排意见不一:非裔美国人已本土化不愿离开,多数认为其劳动使土地同属他们与白人[411]。
1815年2月8日《列强关于废除奴隶贸易的宣言》(纳入维也纳会议最终法案第十五条)开篇以"人道与普世道德原则"为由终止"延续中的可憎贸易"[412]。
获释俄国奴工,纳粹德国,1945年4月 /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1926年国际联盟《禁奴公约》是全球废奴转折点。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四条明确禁止奴隶制。1956年《废止奴隶制补充公约》全面禁止(含童奴)。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四条再禁,1976年生效。2003年11月104国批准。但21世纪非法强迫劳动仍涉及数百万人,43%为性剥削,32%为经济剥削[413]。2004年《阿拉伯人权宪章》采纳1990年《开罗伊斯兰人权宣言》第十一条:"人生而自由,无人有权奴役、羞辱、压迫或剥削"[414]。
美国"反贩运协调小组"(ACT Team)现协调司法部、国土安全部和劳工部打击人口贩运[415]。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2090万人口贩运受害者中550万为儿童[416]。2018年数据:奴隶数量最多国家为印度(800万)、巴基斯坦(319万)、朝鲜(264万)、尼日利亚(139万);奴隶比例最高国家为朝鲜(10.5%)、厄立特里亚(9.3%)、布隆迪(4%)[11][417]。
前奴隶韦斯·布雷迪,得克萨斯州马歇尔,1937年
该照片属联邦作家计划"奴隶叙事集",常被史学家用作一手资料。/ 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维基共享资源
奴隶制历史最初聚焦政府法律政策及政治辩论。黑人历史主要由黑人学院推动。1950年代民权运动带来转变,学者开始关注奴隶本身、自由黑人及社区抗争[418]。科尔钦描述20世纪初史学状况:"前半叶常带有种族主义,如菲利普斯虽精细描绘白人种植园主,却对黑人奴隶作粗糙概括"[419]。霍顿夫妇指出:"菲利普斯将黑人刻画为被动低劣的群体,其非洲起源使其未开化,这为种族隔离提供历史依据。他仅引用种植园记录、南方报纸等奴隶主视角资料,描述奴隶主善待奴隶并称主奴间存在真情"[420]。这种种族主义态度延续至邓宁学派对重建时期的论述中。福纳2005年指出:"其叙述基于'黑人无能'假设,认为黑人不可能成为历史自主行动者"[421]。
1950年代起史学界摆脱菲利普斯时代基调。斯坦普等学者强调奴隶受虐[422]。埃尔金斯1959年《奴隶制》比较美国奴隶制与纳粹集中营的摧残效果,提出"去男性化的驯顺桑博"理论,后被修正。史学家逐渐认识到除主奴关系外,奴隶在家庭、教会和社区中建立多样关系[423]。1970年代福格尔和恩格尔曼《苦难时代》认为奴隶内化了新教工作伦理,其物质条件优于同期工农[424]。1970-80年代学者利用黑人音乐、人口普查等资料,结合19世纪奴隶自述和1930年代联邦作家计划访谈,展现奴隶的韧性与自主性。相关学者包括布拉辛格姆(《奴隶社区》)、吉诺维斯(《滚滚约旦河》)、欧文斯(《此类财产》)和古特曼(《奴隶制与自由中的黑人家庭》)[425]。
21世纪重要研究持续涌现:2003年哈恩普利策奖作品《脚下的民族》揭示奴隶如何建立社区与政治认知;2010年赖特模型解释奴隶制地域分布差异[426]。2015年马瑞斯特民调显示53%美国人认为奴隶制是内战主因,南方49%持反对意见[427]。2018年弗吉尼亚大学会议研讨奴隶制史及新观点[428]。
关于大英帝国最争议的问题是其先推动后废止奴隶制的角色。18世纪英国商船主导"中间航道"运送数百万奴隶至美洲,多数在条件恶劣的加勒比糖料殖民地(种植园主居英国)。1807年议会禁止国际贩奴并用海军反对海上贩奴。1833年赎买种植园主后禁奴。1940年代前史学家认为威尔伯福斯等道德改革家主因[429]。西印度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威廉斯在《资本主义与奴隶制》(1944)中反驳此说,指出土壤耗尽使奴隶制无利可图,贩奴禁令阻碍法国扩张。他认为奴隶贸易利润资助了工业革命[430]。197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反驳威廉斯。海曼总结:"新研究否定其结论,显然英属加勒比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获利颇丰"[431][432]。德雷舍认为1807年废奴源于英国选民道德愤慨而非利益[433]。另有批评指出1830年代农业创新使奴隶制仍有利可图[434]。理查森(1998)发现奴隶贸易利润不足英国国内投资的1%,且非洲本土精英从中获利[435]。恩格尔曼证实即使不计成本,奴隶贸易与西印度种植园利润不足英国经济年收入的5%[436][437]。帕雷斯早前指出西印度利润对工业革命投资的影响主要在废奴后[438]。
220. 法新社(2015年6月9日)。联合国特使表示:“伊斯兰国奴隶市场以‘一包香烟’的价格出售女孩。”。《卫报》
221. “沙特阿拉伯买家正在ISIS拍卖会上购买性奴隶!”。2016年9月28日。
222. B.斯坦因,D.阿诺德。《印度史》,第212页[2]。约翰·威利父子公司,2010年,444页。ISBN 1405195096
223. A Sharma(2005年9月),《美国宗教学会杂志》,第73卷,第3期,第843-70页
224. 跳到:a b J.W.Mc Crindle(译者),古印度Trubner&Co.伦敦
225. 巴伐利亚州Denkmalpflege(2001)。秦始皇。巴伐利亚州Denkmalpflege。第273页。为978亿至3874907118亿美元。2011年1月11日检索。
226. 马克·爱德华·刘易斯(2007)。中国早期的帝国:秦汉。哈佛大学出版社。为978-0674024779亿美元。检索日期:2011年1月11日。
227. 东亚研究学会(2001)。《东亚考古学杂志》,第3卷。布里尔。第299页。2011年1月11日检索。
228. 《科学学会史》(1952年)。奥西里斯,第10卷。圣凯瑟琳出版社。第144页。2011年1月11日检索。
229. 安东尼·杰罗姆·巴比里·洛(2007)。中国早期的工匠。华盛顿大学出版社。第146页。检索日期:2011年1月11日。
230. 跳到:亨利、安德鲁·福布斯、大卫。越南的过去和现在:北方。认知科学书籍。
231. 爱德华·赫策尔·谢弗(1967)。朱雀。加州大学出版社。第56页。“越南的女奴。”
232. 安德烈·温克,《印度-伊斯兰世界的形成》,第1卷,中世纪早期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扩张,7至11世纪(莱顿,1990年)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