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当局刚提“脱中入北”,国防部连发三道警告,13字真言送给美国
2025年4月,赖清德当局在美对台加征32%关税的贸易重压下,仓促抛出“脱中入北”战略。这一概念以台湾半导体产业转移为切口,宣称要“融入美日欧北方民主产业链”,通过构建“非红供应链”实现政治经济“双突围”。表面是产业升级叙事,实则暗藏三重政治图谋:
经济外衣包裹“两国论”内核
民进党将“脱中”与“入北”强行捆绑,试图将两岸经贸依存关系重构为“主权切割工具”。其智库以2024年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地区出口占比31.71%的数据为靶,却刻意忽略岛内民生用品60%依赖两岸贸易、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产业链转移成本的基本现实。台积电被迫斥资千亿赴美建厂却被要求技术转移的案例,更暴露所谓“战略转型”实为产业掏空。
国际站队替代民生发展
该战略将台湾定位为“全球民主供应链要塞”,鼓吹通过向美缴纳“科技保护费”换取政治庇护。赖清德声称要打造“台+美”新布局,却对美方要求台企承担额外15%运输成本、放弃大陆市场的霸王条款避而不谈。这种将2300万人福祉押注地缘博弈的决策,被岛内学者痛斥为“后殖民思维复辟”。
教育洗脑构建分离认同
台“教育部长”郑英耀拟将“脱中入北”编入教材,从基础教育层面割裂两岸历史纽带。这种系统性“文化断根”操作,比军事挑衅更具危险性,意图在代际认知中植入“天然独”基因。
赖当局将战略成功的赌注押在美西方“实质支持”上,却遭遇三重残酷现实:
政治定位的认知错位
赖清德幻想通过“入北”实现与美日“平起平坐”,但美国务院官网始终将台湾标注为“中国省份”,其驻台机构更以“美国在台协会”名义运作。2025年4月美财政部将台湾列入“关税征收对象”而非盟友清单,彻底撕碎“特殊伙伴关系”假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需经北京同意的现状未有任何改变。
经济榨取的本质暴露
美国提出的“豪猪战略”与“焦土战略”,本质是将台湾武装成消耗大陆的“廉价炮灰”。2025年美对台军售溢价达47%,且强制捆绑购买过时装备;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被迫接受技术转让协议,印证“MAGA供应链”实为产业收割机。更讽刺的是,当台湾渔业因美关税陷入滞销时,白宫发言人仅以“相信市场调节”轻描淡写带过。
战略价值的边际递减
随着大陆003航母战斗群形成战力、高超音速导弹部署东南沿海,美智库“2049计划”最新兵推显示,美军介入台海的成功率已跌破12%。这迫使拜登政府开始考虑“战略模糊”转向“战略弃台”,赖当局此时强推“脱中入北”,恰成美对华谈判的弃子筹码。
针对台海危局,中国国防部罕见连续三日发声,以“穷兵黩武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13字真言定调,同步祭出三道战略威慑:
军事红线:动态掌控“冲突阈值”
东部战区4月18日组织舰机抵近台岛24海里线演练,首次公开穿透所谓“海峡中线”的实弹射击画面。这种“切香肠式”加压,既避免触发全面冲突,又实质性压缩台当局战略空间。同期火箭军某旅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转入战备状态,形成“点穴打击”能力。
法理围堵:构建“反独”国际阵线
中国外交部4月20日宣布与瑙鲁升级警务合作协议,这是2025年以来第3个与台“断交”国家。更关键的是,欧盟委员会首次在涉台文件中使用“中国台湾省”表述,显示大陆“国际共识战”取得突破。
经济锁链:精准打击“绿色资本”
大陆海关总署4月19日宣布暂停进口台湾聚碳酸酯,直击民进党金主长春集团。这种“外科手术式”制裁避免伤及基层民众,却让“台顽固”资本集团日损3.2亿新台币。配合《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条例》出台,形成“打击极少数、争取大多数”的立体攻势。
回望2014年“太阳花运动”至今,民进党每逢执政危机必操弄“反中”议题的套路从未改变,但每次结局都印证着三大历史规律:
经济规律不可违逆
2016年蔡英文强推“新南向政策”,结果台商对东盟投资额五年间暴跌41%,而对大陆投资占比反升至62%。此次“脱中入北”尚未实施,岛内股市已因半导体板块外流担忧单日蒸发8000亿新台币。
军事冒险必遭反噬
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解放军常态化巡航彻底打破“海峡中线”神话;2025年4月美日联合军演期间,大陆歼-35战机首次在台东外海拦截美EP-3E侦察机,显示制空权已向大陆倾斜。
民意觉醒终成浪潮
台湾《远见》杂志4月民调显示,20-35岁群体支持“脱中入北”比例不足18%,较3月骤降23个百分点。台南传统绿营票仓更爆发“要生存反割裂”游行,底层民众开始用脚投票。
当赖清德在台北宾馆高谈“全球民主供应链重组”时,福建平潭的跨海高铁正将两岸通勤时间压缩至45分钟;当美议员鼓噪“台湾关系法”时,中尼复交公报正在改写太平洋外交版图。大陆13字真言背后,是百年变局中的战略清醒:不随“台顽固”节奏起舞,不以牺牲发展为代价,用综合实力碾压任何分离幻想。这场较量早已超越军事层面,成为文明向心力与离心力的终极对决。历史终将证明,谁在顺应民族复兴的浩荡潮流,谁在制造螳臂当车的时代悲剧。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