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Deutsch 한어

《枪炮,病菌与钢铁》:地理与文明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纵览网(www.zonglan.com)

刚读完美国人类和历史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相当独特,提供了很多过去没有想到过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文明的兴衰发展。

最核心的一个主线,就是地理对不同文明的影响。

如果人类文明以一万年来看,假如你是一个外星人,你在不同的时期造访地球,站在云端观察下面的世界,你可能都很难预计到如今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格局。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智人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在非洲有最多的亚种,甚至有好几个亚种仅仅存在于非洲并没有扩散出来。公元前一千多年,尼日利亚和东非的人类就发明了冶铁技术,那时候的铁器在品质上就超过了两千年后的欧洲。如果你在那个时候来看,非洲无一例外就是最领先的。

紧随其后,北非的埃及帝国崛起,成为最早的大型人类帝国。建造了数量庞大的金字塔群证明其国力。

然后就是近东和地中海区域的崛起以及中华文明的崛起。

一直到这个阶段,你都不会觉得如今的欧洲,美洲和澳洲会有任何机会发展起来。

但是又过了一千多年,欧洲开始迅速上升起飞。一百多年前美洲才开始迅猛发展到现在北美成为了世界最强最富的区域。而澳洲发展的历史更短仅仅只有几十年。而过去最有希望的那些地区,大部分都没落了甚至说彻底沦陷了。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大多数人都是从制度和文化层面来分析。如果从地理层面来开一个视角,更加独特。也就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来下一局大棋。

首先,为什么是亚欧大陆的文明,主导了人类至今的文明历史。世界史,基本上最大的篇幅和占比可以说是亚欧大陆史。

基础原因,是各个大陆初生开始自带的物种所决定的。亚欧大陆上,分布着最多种类的可驯化植物和可驯化动物。包括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牛马羊猪等蓄力牲口。

北美的大型哺乳动物在很早时期就灭绝了,南美洲只有玉米和羊驼,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小麦水稻,而羊驼只能生存在少数区域。非洲也一样,人类在试图驯化河马斑马犀牛等动物时都失败了。

在基础的营养摄入,畜力等生产力的获取上,亚欧大陆的条件是最优渥的。

其次,影响最大的原因,就是亚欧大陆是一个横向的板块,各个文明处于相似的纬度条件下,有着相似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东西方之间也存在着物理上的连通道路可以让文明互相交流。

相似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就使得技术交流变得效率更高。而南北走向的地理,则会让大多数的技术无法交流,也会让大多数技术的累积因为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彻底归零。

埃及的人类迁徙到南部非洲,他身上携带的种子和掌握的知识基本上都没用了,他们就得重新开始认识自然和驯化自然。这就是为什么非洲和美洲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文明几乎没有多少交流,不仅仅是地理上高山河流的隔离,更是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他们之间都是独立发展的。即使南部非洲的部分区域掌握了种香蕉的技术,这门技术也仅仅对他们这个区域有效,无法传播出去。而亚欧大陆的人,则可以互相分享小麦的技术从而使得农业的进步更加显著。

各个大陆的面积和人口的差距也拉开了后续的发展差异。亚欧大陆面积是最大的,而且地理上是联通的。非洲则被茂密的雨林和沙漠将整个大陆划分为割裂的小块区域。南北美洲在古代也可以算是物理隔离的。

更多的人口出现后,也就使得潜在的发明更多,发明被保存和使用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更密集的人口,更多的人口交流,也就产生了更多的细菌和病毒,有更多的疾病。亚欧大陆的人面对的疾病种类是最多的,长期的历史对各种微生物的抵抗力也是最强的。身处那些孤立静止而简单的环境里的文明,则要脆弱的多。欧洲人来到美洲后,并不是欧洲人的枪炮毁灭了这里的人,而是欧洲人带来的瘟疫猝不及防,大多数美洲原住民根本无法对抗各种汹涌而至的微生物而迅速减少。美洲反向输入欧洲的疾病种类则仅仅只有梅毒等少数几种。

地理上的连接,技术得以交流,就比完全孤立的文明更加有竞争力。比如中国发明的文字传播给了朝鲜,同时中华也吸收了中亚传过来的青铜冶炼技术而发育了青铜文明。但是南美洲的自生的庞大帝国却没有一个发明出来了轮子和文字,哪怕他们同样能建造巨大的南美洲金字塔。

在此之上,就可以谈为什么中华文明后来衰落了。从地理来说,中华文明的地理条件非常好,黄河流域的大平原物产丰富,同时夹在北方游牧文明和南方森林渔猎文明之间,同时吸收二者可以使用的技术。地理上的大平原也易于统一文化的诞生。一个巨大的单一文化和意识的群体出现,也利于向周边扩张从而形成统一的帝国。这是其他文明所不具备的。

统一的政治,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也会在另一个维度抑制技术的发展,一切看是否有利于统治。也就是说,皇帝的个人价值观可以被强行放大覆盖全境。

明代一纸禁令,片板不得下海,航海技术的所有累积就全部作废归零了。上世纪一纸命令也可以让所有的学校一夜之间全部关门长达数年制造大量的文盲。

相比之下,欧洲支离破碎的地理使得统一难以完成,变成了列国并存竞争的格局。哥伦布想要远航,他同时向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王室和诸侯们发出请求,被拒绝,他不死心觉得西班牙的希望最大,于是来到西班牙多次劝谏西班牙国王,最终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投资从而实现了远航的成就。

政治上的分离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这在大一统的环境里就不可能实现。一定程度上恰到好处的地理隔绝,使得过去暗淡无光的欧洲在后期发育起来从而一骑绝尘。

美洲大陆和澳洲起步很晚,就是原生的地理和物产条件很差,都缺乏必要的一些初始资源。但是其所具备的后期资源则极其丰富。外来者带来的当地匮乏的资源补齐了短板使得这些地方迅速变成了完全形态,比如马和牛在美洲是极为适宜的,印第安文明的高峰是骑在马上的,马就是欧洲人带来的,而直到现在美洲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牛肉产地。试想如果美洲本身就有马和牛,那当欧洲人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看见的可能就不是分散孤立的落后部落而是拥有庞大骑兵军团的巨大帝国了。历史也就完全改写了。

在曾经的两河流域,拥有最多的可驯化植物和可驯化动物,曾经也是发展最先进的地区,为何后续衰败灭亡了。两河流域地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既向外发散也同时吸收各自的技术,在早期发展很早熟。

但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在发展起来后,过度的破坏了本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当地环境的更改,使得气候条件越来越严酷。而处于文明的中心地带,既有复杂的交流,也就伴随着巨大的战争风险。战争和气候的改变,让原本的土地不能再支撑如此庞大高效的文明,文明只能四溢。中华文明一样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早期的黄河流域中原文明发展后当地资源慢慢衰竭,长江流域后来居上逐渐替代了黄河。而现在发展最繁荣的沿海地区,在古代都是不毛之地。中华文明的地理条件相比两河文明要好得多,文明向四周扩散后各自保存了下来并没有被土著所毁灭。


作者:纵览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