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拟入股英特尔引业界震动:美国半导体格局或迎重大转折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与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展开深入谈判,考虑以政府资金入股这家陷入困境的美国芯片企业。这一罕见举措若最终落地,将彻底重塑美国政府与私营科技企业的传统合作关系,并为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
近年来,由于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竞赛中的落后,英特尔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市值从2020年的2880亿美元缩水至当前的1040亿美元左右。新任CEO陈立武上任后采取了大刀阔斧的节流措施,包括全球裁员15%、取消欧洲建厂项目,并放缓了被视为"复兴关键"的俄亥俄州芯片制造中心建设计划——该原定投资200亿美元的超级工厂已被推迟至2030年后。
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入股将直接缓解英特尔的资金困境,为俄亥俄项目注入急需的资金流。受此消息刺激,英特尔股价在纽约市场一度暴涨近9%,创下今年单日最大涨幅。
这项计划源于8月11日特朗普与陈立武的会面。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周前,特朗普还以"与中国关系"为由要求陈立武辞职,但会面后态度发生180度转变,公开称赞其领导能力。分析认为,若协议达成,将巩固陈立武的CEO地位。
这已是特朗普政府近期第三起干预关键产业的案例:此前国防部4亿美元入股稀土企业MP Materials成为最大股东;在美国钢铁收购案中,政府更罕见获得了"黄金股"特权。这种政府深度介入市场的模式,正在打破美国传统的政企关系认知边界。
英特尔是目前唯一具备美国本土尖端芯片制造能力的本土企业,这与特朗普"芯片本土化"的执政理念高度契合。虽然台积电、三星均已在美国建厂,但英特尔仍被视为美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核心支柱。
不过业内专家提醒,政府注资虽能短期改善财务状况,却难以解决英特尔长期存在的技术创新乏力问题。随着《芯片与科学法案》在特朗普任内陷入不确定性,英特尔能否借此重拾技术领先地位仍是未知数。
值得玩味的是,战略要地俄亥俄州的政治因素不容忽视——该州在近三次大选中均支持共和党,2024年参议院选举更实现党派翻转。分析指出,这一半导体布局背后,或许还暗藏2026年中期选举的政治算计。
随着谈判细节持续曝光,这场涉及科技自主、产业政策与地缘政治的多维博弈,正在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规则。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美国政府以股东身份直接入场芯片竞赛的尝试,都将成为全球产业政策演进的标志性事件。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