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Deutsch 한어

医院CT检查张冠李戴 58岁患者被误诊"绝症"服药三个月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纵览网(www.zonglan.com)

近日,成都一起医疗误诊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58岁的翟女士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时,因医院CT检查流程出现重大疏漏,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这一"慢性绝症",并为此服用抗纤维化药物长达3个月之久。

今年2月,翟女士因肩部摔伤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术前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间质性纤维化待排"。经进一步诊断,医院给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结论,这一疾病中位生存期仅2至4年。翟女士全家因此陷入巨大悲痛,并开始遵医嘱服用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

直至6月复查时,医生发现异常:2月28日的CT影像与翟女士本人情况存在明显不匹配。经调查确认,当时因另一名患者误入检查室完成了扫描,医师发现错误后虽为两位患者分别重新检查并上传数据,但系统中翟女士的账号下同时保留了两份影像,导致诊断时误用了他人的检查结果。

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证实了此事,表示发现问题后已立即联系翟女士进行身体评估,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涉事的另一名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未延误治疗。

医院承认因核对机制存在漏洞导致差错,目前已完善相关流程以杜绝类似问题,并就此事向患者及家属致歉。但翟先生一家表示,这次误诊本应可以避免——只要在检查时医师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或者在发现错误后将母亲名下的检查报告清空并重新检查。

数月的精神压力和药物潜在影响,让翟女士一家与医院就后续处置协商陷入僵局。目前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医院表示将尽力推动此事妥善解决。

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的深思。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如何通过制度完善和技术手段避免此类"低级错误",是医疗机构亟需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提醒我们,作为患者在接受重大疾病诊断时,寻求第二意见或许能有效降低误诊风险。


作者:纵览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