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6岁男童被邻居两次冒名顶替接种疫苗 当地警方已立案
“没想到打疫苗也能找替身!”8月15日,浙江嘉兴嘉善县一条“6岁男童被邻居两次带去冒名顶替接种疫苗”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多方核实,当地警方已立案侦查,卫健部门正对涉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倒查。
据男童母亲林女士回忆,7月15日,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她口中的“小姐妹”主动提出带6岁的儿子出去玩。傍晚孩子回家后称“阿姨带我去打针了”。林女士心生疑窦,次日到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取监控,发现“小姐妹”抱着戴粉色鸭舌帽、口罩严实的儿子进入接种区,冒用其女儿信息完成流脑疫苗接种。更让林女士震惊的是,倒查半年前记录,孩子已“被接种”过一次百白破疫苗,手法如出一辙。
监控画面显示,两次陪同人员除“小姐妹”外,还有一名老太太。男童曾试图挣脱并大喊“我不是这个名字”,但仍被强行按在接种椅上完成注射。
林女士报警后,“小姐妹”在派出所提出和解,辩称“女儿体弱,怕打针反应大”,又担心入学查验疫苗本不齐受歧视,才出此下策。林女士拒绝和解后,对方一度扬言“不和解谁都别想好过”。记者多次拨打“小姐妹”电话,均被挂断。
嘉善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已责令涉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警方调查,并启动全系统倒查。初步认定,接种人员仅口头核对监护人信息,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操作规范,导致身份核验流于形式。
嘉兴市疾控中心表示,流脑、百白破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短期内重复接种理论上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目前男童身体状况良好,已安排连续3个月随访复查心电图、肝功能等指标。
嘉善县公安局通报,该案以“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立案侦查,涉事女子及陪同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提醒,疫苗接种涉及公共卫生安全,冒名顶替不仅扰乱管理秩序,也可能对被接种儿童造成不可预估的健康风险,切勿以身试法。
下一步,嘉善县将在全县接种点启用“人脸识别+身份证”双重核验,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