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网络诈骗高发 六成学生曾中招这些套路
新学期伊始,当孩子们满怀期待重返校园时,网络诈骗分子也悄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令人震惊的是,超过60%的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竟是在校学生,涉案金额最高达千万元级别。这张无形之网究竟如何将魔爪伸向单纯的学生群体?又该如何防范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
当前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主要分为五大类型,每种都暗藏玄机。缴费类诈骗最为猖獗,骗子常盗用班主任头像潜入班级群,发布"紧急缴费通知",或伪造"官方缴费通道"钓鱼网站。更狡猾的是,他们还会抛出"提前缴费享折扣"的诱饵,让家长防不胜防。
游戏类诈骗则瞄准了学生们的兴趣点。从"低价充值""免费送皮肤"到"高价收号""代练升级",骗子们精心设计的圈套让不少游戏爱好者付出惨痛代价。甚至通过伪造游戏弹窗谎称中奖,直接套取银行卡信息。
社交诈骗往往披着温情外衣。有人伪装成热心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实则为推销高价商品;有人假扮新同学制造共鸣,最终实施借款诈骗。更可怕的是,这类骗局可能升级为人身侵害。
网课领域同样暗藏危机。一方面是不良机构夸大效果制造焦虑,推销天价课程;另一方面是冒充客服的退费骗局,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进行二次诈骗。这些骗术往往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弱点。
个人信息保护是防范诈骗的第一道防线。许多学生不经意间就在社交平台过度分享学校、住址等敏感信息,参与抽奖活动时随意填写身份证号,或是点击不明链接导致设备中毒。这些行为都为后续精准诈骗埋下隐患。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专家建议采取多重防护措施:缴费必须通过学校官方渠道二次确认;游戏交易选择正规平台;社交软件添加好友需严格核实身份;网课报名前务必查询机构资质。同时要养成良好上网习惯,不随意填写敏感信息,安装正版安全软件并定期更新。
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家校社多方联动。学校应开展情景模拟演练,将数字素养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平台方则需加强内容审核,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记住网络安全黄金法则: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不点击。遇到可疑情况立即向老师、家长或网警报案。让我们共同守护校园网络净土,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作者:纵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