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交出新答卷:营收暴增125%背后的三大王牌打法
"亏损收窄56%,现金流突破475亿,小鹏凭什么逆袭?"这个曾经被视为造车新势力"掉队者"的品牌,正在用令人咋舌的财报数据打脸所有质疑者。当182.7亿元的单季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当毛利率连续8个季度攀升,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小鹏汽车的翻身仗,到底藏着怎样的商业密码?
10.32万辆!这个同比暴涨241.6%的交付数字,直接撑起了小鹏二季度168.8亿元的汽车销售收入。在看似疯狂的数字背后,是产品矩阵的精准卡位:G6系列锁定25-30万主流市场,X9攻入高端MPV蓝海,而改款P7则持续收割年轻用户。更关键的是,小鹏的"技术降本"让定价策略游刃有余——既不用像某些品牌被迫降价,又能保持足够竞争力。
何小鹏在财报会议上透露的"9月起月交付稳超4万辆",绝非空谈。肇庆工厂产能爬坡完毕,武汉生产基地即将投产,供应链体系经过三年锤炼已渐入佳境。这个曾经被产能拖累的品牌,如今正在展现真正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17.3%的整体毛利率,14.3%的汽车毛利率,这两个创纪录的数字或许比营收增长更令人振奋。要知道在2022年,小鹏的单车毛利率还长期徘徊在10%以下。转折点来自于三个关键动作:800V高压平台降低三电成本,一体化压铸技术减少制造成本,以及最为关键的——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迁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投入的杠杆效应:22.1亿元的研发支出换来的是XNGP智能驾驶系统对产品溢价的强力支撑。当友商还在堆料竞赛时,小鹏已经实现了技术投入的商业闭环。这种"研发-产品-毛利"的正向循环,才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长期价值。
475.7亿元的现金储备,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质疑小鹏资金链的声音闭嘴。更可怕的是,这些现金中有22.9亿元是二季度新增的——这意味着小鹏已经开始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对比某些仍靠融资续命的对手,何小鹏手上握着的不仅是安全垫,更是战略进攻的弹药库。
作者:纵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