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发布时间:2025-05-11    来源:纵览网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世人誉为“历史之父”。他毕其一生功力撰写的《史记》,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中下层官吏,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他把做一名历史学家,写一部有价值史书的理想,寄托到了儿子身上。

在司马谈的精心培育下,司马迁十岁时,就能把《左传》《国语》《世本》等古代经典史籍流畅地诵读。

司马谈升任朝廷掌管天文历算等的太史令后,全家迁移到了京城长安。司马迁在长安,有了机会向当时的古文大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今文大家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由于有父亲和名师大家的教育,加之本人自幼聪慧,学习刻苦,不到二十岁就成为了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

司迁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在他二十岁那年,就开始远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布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收集传说故事,考察民俗风情,实地考察古代和近代的历史。

他在长沙汩罗县,凭吊了屈原和贾谊,将搜集到的两人材料揉在一起写了篇“合传”。来到浙江,他登上会稽山,探“禹穴”,详细考察了夏禹治水的事迹,为以后写“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作了初步准备。

游历了江南之后渡江北上,到江苏淮阴,搜集韩信的遗闻遗事,以后这些都将被写进《淮阴侯列传》。来到鲁国都城曲阜,搜集了孔子的材料,随后到附近的峄山、薛县,搜集了有关孟尝君的丰富材料,以后在他写的《孟尝君列传》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此后他转向南游,先后到了彭城、沛县、丰县等地,听当地父老讲了不少他前所未闻的故事,使他对刘邦和汉初朝廷的不少重臣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些以后成了《史记》中的精华部分。尔后,他还到了睢阳、大梁,搜集了魏公子信陵君的不少故事。

一句话,通过这次长途漫游,他的收获是丰富而宝贵的,对他后来撰写《史记》无疑有巨大的帮助。

(二)登上仕途接手父职

回到长安不久,司马迁正式进入仕途,当上了郎中。郎中是皇帝的侍从官,职责包括护卫、陪从、顾问及差遣等,属于朝廷的高级官员。由于不断侍从汉武帝出巡和奉命出使,司马迁先后游历了汾阴、空峒、巴蜀以南、昆明、内蒙及长城以北等更多的地方,结交了朝廷和地方的许多人物,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不少的见闻,丰富了自己的阅历。

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君王封禅祭祀,封禅是古来已有的礼仪。简单地说,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就称为封;在泰山下小山除地,报地之功,就称为禅。

随侍皇帝泰山封禅,就朝廷的官员们来说,是个头等苦差事。在汉武帝元丰元年春正月的泰山封禅中随侍的司马谈病倒了,很快就病入膏肓进入了弥留。司马谈把毕身未遂的大事托付给了司马迁。司马迁含泪接受了父亲的临终遗命。

元封八年(前108年),司马迁正式作了太史令,掌管皇家图籍和国家的天文历法。他博览了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档案文献,极大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在汉武帝朝时,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司马迁和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唐都一起,编制了《太初历》。《太初历》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法,它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经汉武帝批准,从公元前101年开始执行,它运行了188年后才被新的历法所取代。

(三)惨遭腐刑发愤著书

李陵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以善于骑射著称。前89年,他主动请缨,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在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遭遇。李陵指挥将士英勇作战,初期取得了胜利。但随后被增援来的匈奴大军围困,深入敌后的汉军矢尽粮绝,陷入了绝境。在无法继续战斗的情况下,李陵被迫放下武器,投降了匈奴。这一消息传回长安,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汉武帝是个性格刚强的人,李陵失败后壮烈战死,他可以给予嘉奖,但失败后去投降,他就感到愤怒且无法容忍,必须严惩。在廷议时,心直口快的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被获罪下狱。

李陵的母亲、兄弟、妻子、子女被处死,家产被全部没收充公。李陵最初很可能是诈降,但后来由于全家被杀,断绝了回归汉朝的念头。他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为妻,并成为匈奴的贵族。

在李陵投降匈奴事件发生前,司马迁已进行了六年的《史记》著述工作,处于“草创未就”阶段。司马迁获罪下狱后,根据当时的规矩,一是伏法被杀,二是甘受“腐刑”。司马迁千思万虑,想起了历史上西伯、仲尼、孙膑......等一系列人物,他们都是在遭遇苦难后发愤著书,以鸣其不平于后世天下的。为此,司马迁决定接受“腐刑”,忍辱含垢,将生命保留下来,实现自己完成撰写《史记》的计划。

太始元年六月,汉武帝大赦天下,50岁的司马迁获释,出狱后作中书令,以宦官的身份侍奉汉武帝。司马迁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和无比的愤恨,以坚强的毅力坚持著述。

从作太史令开始准备工作,到太始四年全部写作计划基本完成,司马迁共用了十六年时间,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和理想。

司马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对不幸生活选择的勇气和忍辱负重的坚强毅力,比取得的成就本身更为重要。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