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雷霆演习遭遇尴尬局面,首射即失误,大陆无人机亮相令台军措手不及

发布时间:2025-05-21    来源:纵览网

最近,台湾军方再次用他们的一贯“高调”操作给自己增添了不少尴尬。在一次雄心勃勃的“雷霆”演习中,他们首次公开试射美国高科技的“海马斯”火箭炮,企图展示一把崭新的作战利器。然而,结果可谓惨不忍睹,火箭弹不仅没能顺利发射,甚至在大陆无人机的围观下狼狈不堪。

事情是这样的,台军在九鹏基地举行了一场规模颇大的年度操演,包括“雷霆”中的炮兵射击、“神弓”的防空导弹发射及“神鹰”的直升机实弹射击。然而,最受关注的“雷霆”演习却未能如期让人眼前一亮。由于天气原因,演习延迟到下午进行,但“海马斯”火箭炮试射持续失误,第一轮只有少量发射成功,台军现场陷入一片沮丧。

更具戏剧性的是,在这场演习过程中,大陆军机包括无人机的突然现身,令台军猝不及防。这一状况甚至引发了外界关于电子战干扰的猜测。如果说对面的“围观”不是纯属巧合,那台军在技术上真的需要深刻反省一番了。即便这种猜测尚无确切证据,但已经足以让台防务部门焦头烂额,美方的技术团队也开始对台军能力表示质疑。

那么,“海马斯”火箭炮是否能在台湾成为能够扭转局势的利器呢?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武器虽然有着不错的精度和机动性,但在现代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却被打上了问号。在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军队就曾使用“海马斯”,但因其容易被侦察到,俄军往往利用无人机追踪并进行精准打击。而解放军在这方面的能力更是不容小觑,岛内地形复杂,若想在此环境下隐藏行踪,“海马斯”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尽管“海马斯”给台军带来些许底气,但仅凭这款武器就改变台海局势,无疑是天方夜谭。要想发挥其作战效能,必须依靠扎实训练和战术配合,而这正是台军长期以来并不擅长的领域。至于所谓“面对歼-10C有应对能力”的叫嚣,也只不过是吹嘘罢了。从当前情况来看,“海马斯”恐怕刚出动就可能被解放军迅速反制。

另一边,台军方政策的转变也让人摸不着头脑。刚刚,台防务高官顾立雄取消了“第一击”的说法,宣称大陆军机或舰船进入12海里就能反击。然而,不到48小时,大陆无人机就飞到了金门上空,并大摇大摆地下降到50米高度投放传单,让台军措手不及。这种局面令人不禁怀疑,他们所宣称的所谓12海里防线到底能否真正得到执行?

不难看出,台军在面对实际威胁时仍显得极为被动。金门方面的反应也透露出对局势不确定性的恐惧,无论是担心无人机频繁越界还是擦枪走火的风险,都令岛上的5000名驻军陷入了潜在的人质危机。倘若情势进一步恶化,台军又能否保障这些人员的安全呢?

从近期的种种事件来看,台当局与其继续自我安慰式的军事展示,不如认真思考如何在当前格局中寻找到更为稳妥的解决之道。毕竟,在一个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区域,理智和谦逊可能比统统吹嘘式的“自信”更为重要。现实问题是,面对大陆的强大军事实力,台军亟需反思的或许不仅仅是装备,还有战略方针和具体的应对能力。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