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对峙升级 美财长揭露特朗普内心软肋 贸易战悬念重重
在中美贸易磋商的舞台上,特朗普这位“硬汉”总统再次选择拿起昔日惯用的武器:关税。但这次,他的底气是否真如表现得那般充足,还是另有苦衷?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场复杂却又充满悬念的谈判背后,真实而隐秘的角力。
先看看特朗普那令人捉摸不透的态度。在媒体面前,他坚定地表示,不会为了重启谈判而下调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45%高关税。听起来似乎是要打持久战呢!然而,美股紧随其后便感受到这股寒意,居然应声下挫。股市动荡背后,折射出的是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担忧。毕竟,经济命脉可不是说着玩的,它牵动着无数美国人的饭碗。
而与此同时,幕后却有不同的声音传出。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穆努钦(对,没错,就是那位总是被特朗普无意间“打脸”的贝森特)在记者会上露了口风,俨然暴露了特朗普所谓“强硬态度”背后的软肋。他暗示着,美国可能会考虑对某些儿童安全产品进行关税豁免。为何选择这个时机释放妥协信号?或许他也不得不面对来自民主党议员们的压力,承认美国普通家庭因关税而面临的经济重负。
不可否认,美国青少年产品制造协会也曾向特朗普施压,要求豁免婴儿产品的关税。这可不是小事,因为美国有高达70%的相关产品从中国进口,关税飙升直接给美国家庭增加了20%的开支。用一位美国母亲的话来说,这就像是在她原本已经紧巴巴的钱包上再划了一刀。
更有意思的是,当大家忙着关注特朗普与穆努钦的“分裂言辞”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另一个场合竟轻描淡写地甩锅,表示自己仅仅是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这一出外交大戏,完美演绎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让我们把视线转向谈判桌的另一边——中国。根据中方官方表态,这次接触是美国主动发起的请求。从过去几个月的事态发展来看,美方似乎比中国更急切地想要推动谈判。特朗普不止一次地宣称中方有意重新回到谈判桌,甚至还默默豁免了一些电子产品的关税。相信你也能闻到,美国政府试图掩饰内心焦虑的小动作味道十足。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这场会谈特朗普如何才能“撑住面子”?其实,答案并不在于他的强硬表态,而是他如何稳住美国经济,并确保自己还能继续坐在谈判桌的一侧。一边是国内企业被高关税逼得喘不过气,一边是需要有所斩获才能平息内阁和选民的不满。特朗普正处于两难之境,而他必须做出选择,是要“里子”还是面子。
但这远不止是对中国产品加税的问题。特朗普在全球范围的贸易政策上均抱以类似的对抗策略,对日本和欧盟亦是如此。然而,日本反驳美国汽车竞争力不足,欧盟则扬言若谈判告吹便对波音飞机加税。美国与这些经济体的谈判,已然面临更大的挑战。
让我们在结尾留一个悬念:面对即将到来的“对等关税”暂停期,特朗普会如何应对?虽然他在关税问题上一再嘴硬,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时间推移,关税的负面影响开始浮现,美国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逐渐显现。特朗普曾经的经济顾问科恩就曾预言,美国的关税政策恶果将渐渐显露。他会如何翻盘,甚至能否翻盘,仍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的会谈,将成为中美、新旧世界格局的一次大考验。
看得出这场关税大戏背后,是一场巨大的博弈。特朗普的强硬与妥协,穆努钦的诚实与尴尬,以及中美之间的攻防与算计。这一切,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幕惊险、精彩而又充满变数的戏剧。而结果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