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王”蒋卫平:低调实干,铸就锂业帝国的传奇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09    来源:纵览网

在商业世界中,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他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不热衷于媒体聚光灯,却以实干家的本色,在中国锂业领域书写了一段传奇。他便是被业界称为“锂王”的蒋卫平,用十年光阴,为中国“抢”来了一个锂业帝国。

蒋卫平,一个在锂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名字,他领导的天齐锂业在短短十年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迅速崛起为全球锂业巨头。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机遇、果敢与坚韧的商业史诗。

果敢决策,阻止行业“魔鬼联姻”

2012年,全球锂盐行业格局面临重大变局。当时,洛克伍德,作为全球锂盐三巨头之一,计划收购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矿生产商泰利森。泰利森手握全球储量最大、品质最优的格林布什锂矿,其锂精矿供应量在中国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矿石提锂厂商使用的锂精矿约90%都源自于此。对于天齐锂业而言,泰利森更是其重要的物资来源,每年天齐锂业购买的锂精矿中,有三分之一都来自泰利森。

一旦洛克伍德成功收购泰利森,全球锂业格局将被彻底改写,中国企业将在锂资源供应上受制于人,面临被大幅涨价甚至断供的困境。蒋卫平深知其中利害,他绝不能坐视不理。彼时的天齐锂业,总资产不过16亿,营收不足4亿,市值仅35亿,而洛克伍德总资产逼近400亿,年营收150亿左右,泰利森资产规模也在20亿左右。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大多数人或许会选择避其锋芒,但蒋卫平却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

他孤注一掷,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四处举债,奔赴澳大利亚。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和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成功购得泰利森19.99%的股份,一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蒋卫平凭借手中股权,一票否决了洛克伍德对泰利森的收购议案,为全球锂业格局的重塑按下关键按钮。洛克伍德不甘心就此放弃,继续加价收购剩余股份,但此时的蒋卫平已无退路可言。在几轮激烈的竞价后,洛克伍德察觉到蒋卫平的“外强中干”,选择暂时退出,坐等看戏。然而,关键时刻,中投公司伸出援手,为蒋卫平解了燃眉之急。

泰利森的成功并表,犹如为天齐锂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其迅速扩充规模。随着锂周期的上行,天齐锂业的股价在五年内实现了十倍的增长奇迹。这次惊心动魄的收购之战,不仅让蒋卫平在锂业江湖一举成名,更为中国企业在全球锂资源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豪赌SQM,布局全球锂资源版图

成功阻止洛克伍德收购泰利森后,蒋卫平并未满足于此。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锂资源市场,智利的SQM公司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SQM作为世界锂矿四巨头之一,掌控着全球锂浓度最高、储量最大、开采条件最为成熟的阿卡塔玛盐湖。蒋卫平深知,若能将SQM纳入版图,天齐锂业在全球锂业的影响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2017年,命运之门为蒋卫平打开了一条缝隙。SQM的大股东因遭遇反垄断调查,被迫出让股权。蒋卫平果断出击,在众多竞购者中脱颖而出,以40.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9亿)的高价,拿下SQM23.77%的股份。这笔交易的规模,远超此前收购泰利森的金额。为了完成收购,259亿资金中有240亿来自银团贷款。要知道,当时天齐锂业的总资产仅为178亿,净利润不过26亿。这意味着,仅靠公司盈利偿还贷款,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还不包括巨额利息。

但蒋卫平深知,这是天齐锂业乃至中国企业在全球锂资源竞争中难得的机遇。他抵押了自己名下的大量股权,向贷款方表达坚定决心。收购完成后,天齐锂业成功揽入全球最大的锂辉矿和盐湖矿,一个世界级的锂业巨头雏形初现。

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未就此停歇。2018年之后,国内电动车补贴政策调整,叠加行业产能过剩,碳酸锂价格一落千丈,从最高18万元/吨暴跌至4万元/吨。天齐锂业的盈利能力急剧下滑,原计划的赴港上市融资也因此搁浅。与此同时,巨额贷款所带来的财务费用如同一座大山,压得蒋卫平喘不过气来。2019年,公司仅支付利息就高达20亿,最终导致巨亏近60亿。一时间,市场上关于天齐锂业破产、退市的传言甚嚣尘上,审计机构也对其经营状况提出质疑。

沉稳应对,化解危机重启征程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蒋卫平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沉稳。他没有被舆论的喧嚣所干扰,没有在公众面前过多解释或澄清,而是默默采取行动。为了降低负债率,他尝试了几乎所有可能的融资手段,可转债、定增、配股、战投、领式期权等,屡败屡试,从未放弃。

2020年11月29日,天齐锂业一笔18.84亿美元的到期债务因无力偿还被迫展期,公司陷入生死存亡的倒计时。然而,蒋卫平仅用八天时间,便迅速敲定引入IGO作为战略投资者,为濒临绝境的天齐锂业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2021年,随着锂价重回升势,天齐锂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改善。蒋卫平抓住时机,重启港股上市计划。2022年7月13日,天齐锂业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达134亿。这笔资金不仅偿还了剩余贷款,还为公司未来发展预留了充足的资金。站在港交所的大屏前,蒋卫平依然保持着那份历经风雨后的平静。

未雨绸缪,保障国家锂资源安全

锂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古迪纳夫曾警告称,锂资源可能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其战略地位堪比石油。数据表明,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的锂资源储量占全球的58%,而中国仅为6%。中国作为一个锂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对锂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供应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

回望蒋卫平的两次重大收购决策,收购泰利森是为了解决国内锂资源供应的“燃眉之急”,而收购SQM则是着眼于长远的“未雨绸缪”。在当时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他精准把握机遇,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为中国企业在国际锂资源竞争中抢占先机。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为中国的锂资源供应导航,确保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基稳固。

在商业世界中,蒋卫平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有着穿透时代的洞察力,在多数人追逐短期利益时,他却能居安思危,提前布局。他的故事,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生动写照。从0到1,他凭借着对行业终局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在锂业领域打造出一个帝国。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企业家,不仅要在顺境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更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蒋卫平,这位中国“锂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全球锂业舞台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锂资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纵览

【返回列表】